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200,共9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同被引文献243
-
1韩婕,李红涛,刘于思.数字“瘟疫年纪事”:连接性见证与灾难马拉松的公共记忆[J].国际新闻界,2023,45(1):106-131. 被引量:6
-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新自由主义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6):18-31. 被引量:103
-
3贺桂梅.作为方法与政治的整体观——解读汪晖的“中国问题”论[J].天涯,2010(4):192-202. 被引量:1
-
4罗岗,杨念群,戴锦华,贺桂梅,季建青,倪文尖,胡志德,赵京华,杨立华,刘复生.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与现实关注[J].天涯,2010(5):173-189. 被引量:1
-
5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1999,21(5):32-38. 被引量:145
-
6邵培仁.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9(4):36-41. 被引量:45
-
7吴小英.社会学危机的涵义[J].社会学研究,1999(1):52-58. 被引量:42
-
8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文艺争鸣,1998(6):6-21. 被引量:134
-
9谷口贡,陈岗龙.民俗学的目的和课题[J].民俗研究,1997(1):98-100. 被引量:4
-
10支庭荣.由盛转衰的发展传播学[J].新闻大学,1996(4):4-7.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7
-
1焦若水.反抗符号:山寨消费与消费政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16-22. 被引量:5
-
2洪大用.公正、和谐、发展——追寻社会学的核心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8(6):24-26. 被引量:3
-
3刘天喜.“社会”的意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27-32. 被引量:1
-
4张慧霞.社保制度的建设:多元利益的博弈——从农民和农民工的参保行为反思社保制度的建设[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22(6):22-26. 被引量:5
-
5胡勇慧,赵万里.从“学术工人”到“传道者”——麦克·布洛维的学术转向与价值关怀[J].学术交流,2011(2):120-126. 被引量:3
-
6吴飞.公共传播研究的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2(5):102-111. 被引量:30
-
7龚伟亮.传播学的双重公共性问题与公共传播学的“诞生”[J].新闻界,2013(9):3-13. 被引量:14
-
8陈娟.城市融合:媒介与新生代外来工的社会关系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4):131-137. 被引量:3
-
9洪大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与反思[J].思想战线,2014,40(4):83-91. 被引量:27
-
10唐元超.转型中国的社会学想象力——《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的方法论启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5,0(1):50-57.
二级引证文献111
-
1常青,李慧.基于真人图书阅读推广的知识生产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S01):136-139. 被引量:4
-
2韦路,李佳瑞.中国特色新闻学教育的特色与路径:中美比较的视角[J].全球传媒学刊,2020,7(3):6-28. 被引量:7
-
3万书荣.新时代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发展路向[J].传媒论坛,2023,6(2):103-105.
-
4成飞.简述社会学的公共属性与和谐社会建设[J].传承,2010(33):130-131.
-
5张火军,董川远.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力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J].社会保障研究,2010(2):96-102. 被引量:4
-
6吴飞.公共传播研究的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2(5):102-111. 被引量:30
-
7严慧娟.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通员工的社保问题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2(9):58-60. 被引量:5
-
8郑保卫,李刚存.2012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热点综述[J].编辑之友,2013(2):25-29. 被引量:4
-
9陈力丹,毛湛文.201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3,35(1):6-15. 被引量:2
-
10傅千吉.白龙江流域藏区佛苯信仰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79-85. 被引量:2
-
1陈文江,何祎金.公共的张力:从拯救社会学到公共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9(3):19-24. 被引量:4
-
2单提平.评《公共社会学的批判转向》[J].国外理论动态,2006(9):51-52. 被引量:1
-
3胡全柱.公共社会学的意涵[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5):143-147. 被引量:1
-
4麦克.布洛维,谢洪波.奥巴马时代的公共社会学[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2):46-52.
-
5王晓斌.试谈我国社会学的公共转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75. 被引量:1
-
6张超,吴春梅.“社会”的缺失与回归: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3):265-265.
-
7郑中玉.社会工程学的批判理论维度:基于反思性立场[J].学习与实践,2013(9):81-92. 被引量:1
-
8童小溪.2014年社会学热点关注:大衰退年代的社会不平等与公共议题的复归[J].中国图书评论,2015,38(3):17-24. 被引量:1
-
9郑中玉,王雅林.从社会工程学转向系统的工程社会学——兼论基于“系统主义”的工程社会学知识分工[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32-41. 被引量:5
-
10胡勇慧,赵万里.从“学术工人”到“传道者”——麦克·布洛维的学术转向与价值关怀[J].学术交流,2011(2):120-12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