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面部望诊研究概况
被引量:
2
Overview Study on Prosopo-inspec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蔡艺芳
李灿东
机构地区
福建中医学院
出处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4-86,共3页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福建省科技三项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03I010)
关键词
中医望诊
理论研究
客观化研究
综述
Inspec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etical study
Objective study
Review articles
分类号
R241.2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386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6
1
李浩然.略谈人中诊查方法及诊断意义[J].陕西中医,1985,6(9):391-391.
2
杜文斌.
面部望诊在妇科临证运用[J]
.现代中医药,1995,19(2):27-29.
被引量:3
3
刘海洋.
中医望诊与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相关性探讨[J]
.医学文选,1999,18(6):18-19.
被引量:6
4
饶宏孝.1000例小儿面部上根脉纹形色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1986,21(5):224-224.
5
苑文平,白少英,李丽芬,许立志.
小儿山根与头发锌的关系[J]
.中医药研究,1991,7(6):58-58.
被引量:4
6
时毓民,俞健,丁敬远.
哮喘患儿山根青筋望诊的临床意义[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10):22-24.
被引量:8
7
蔡纪明.试论面部蟹爪纹的临床意义[J].浙江中医杂志,1986,21(5):224-224.
8
.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30.
9
.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38-539.
10
陈振湘.对《内经》脏腑——颜面相应学说的研究[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8(4):26-26.
二级参考文献
44
1
张栋,高惠合,温宝珠,寿小云.
正常人体颜面温度分布及红外面像分析[J]
.激光与红外,1994,24(3):52-56.
被引量:17
2
袁肇凯,杨运高,黄献平.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面色及面部血流图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2):734-734.
被引量:6
3
袁肇凯,杨运高,黄献平.
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J]
.中医杂志,1995,36(9):557-559.
被引量:12
4
吴玉筠,倪桂臣,朱逞,梁建平.
木糖醇对糖尿病患儿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1):39-40.
被引量:1
5
袁肇凯,程韵梅,张渝寒,范福元.
健康人面部常色血流容积变化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2):33-36.
被引量:17
6
傅庆诏.
三维超声检查在妇产科的应用[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3):126-127.
被引量:1
7
袁肇凯,程韵梅,张渝寒,范福元.
健康人面部常色血流容积变化的研究[J]
.中医杂志,1997,38(1):43-45.
被引量:6
8
陈育智 华云汉.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1993,31(4):222-222.
9
金惠铭 薛全福 等.人体微循环观察的设备、指标及操作常规[J].中华医学杂志,1984,64:10-10.
10
肖珙 殷文治.关于脉图编号命名问题的讨论[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4):256-257.
共引文献
386
1
林锋,谭迎,周鹏,罗静静.
中医面诊系统调研报告[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24(3):225-240.
被引量:9
2
马圆港,冯跃,林卓胜,李胜可,吴欣,刘启超,徐红.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文本分析法的智能中医面诊分区方法系统性综述[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4,26(5):1132-1141.
3
张喜,袁霭凤,宋军,闪增郁.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证候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812-5814.
被引量:9
4
杨文婷,王顺梅,韩晓雪,孙源梅,陈洋子,李晓君.
近现代“因时制宜”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S1):84-87.
被引量:1
5
王忆勤,郭睿.
中医诊断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3,34(4):228-233.
被引量:4
6
王昌郁,王英丽,刘琦,许洪明.
通络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研究,2004,17(5):64-64.
被引量:1
7
梁嵘.
1949年以前中医舌诊学术发展历程的探究[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3(3):257-273.
被引量:10
8
周厚广,鲍远程.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0):593-596.
被引量:11
9
曾常春,王先菊,李子孺,刘颂豪.
中医色诊研究及光子学技术在色诊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74-76.
被引量:21
10
胡志希,袁肇凯,顾星,杨涛.
G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人面部常色的检测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965-967.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26
1
刘胜昔,程春玲.
改进的Gabor小波变换特征提取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2):606-610.
被引量:25
2
刘礼梅,张庆萍.
中风患者耳廓特异性变化的临床观察与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0):6-7.
被引量:5
3
徐西元,王凤霞.
中风舌象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意义[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5):414-414.
被引量:3
4
司徒宝珍.
罗陆一教授望诊辨治脑梗塞经验[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3.
被引量:1
5
刘晓铭,仲远明(指导,王茵萍.
耳廓望诊的意义及前景[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589-591.
被引量:4
6
郑冬梅,郭东杰,戴振东,王鸿谟.
中医色诊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及实验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1,30(5):731-737.
被引量:18
7
朱志荣,曾常春,杨利,刘汉平,刘颂豪.
正常人群印堂和准头部色诊中明度值对其主波长和兴奋纯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2):1333-1338.
被引量:2
8
吴宏进,许家佗,陆璐明,陈晓,屠立平,张志枫.
亚健康状态的面部光谱与五脏色色度特征[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59-66.
被引量:16
9
李福凤,李国正,周睿,赵瑞玮,王忆勤,郑晓燕.
基于PLS、LDA的中医面诊光泽识别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6):977-981.
被引量:26
10
许家佗,吴宏进,陆璐明,屠立平,张志枫,陈晓.
不同健康状态的面部光谱色度特征分析[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29(6):1062-106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杨志刚,罗陆一,殷建明,张卫斌.
头面部望诊信息采集在脑梗死发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263-264.
被引量:1
2
胡洁娴,刘旺华.
中医面部色诊现代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20,35(5):1001-100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刘德果,李姿蓉,李博,赵姣,苏艺峰,陈其华.
陈其华教授基于“中医色诊”辨治恶性肿瘤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3):110-112.
被引量:2
2
赵磊,张丽丽,包华,杨述鸣,潘春山,高利.
呼伦贝尔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与胃肠道疾患的相关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4):1014-1015.
3
夏雨墨,高慧,王庆盛,冯晓,王忆勤,许朝霞.
颜色空间在中医望诊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4):135-139.
被引量:20
4
叶珍俊,叶丽,李剑.
中医望诊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4):308-310.
被引量:1
5
关茜,徐莹,杨帅,郭元成,李福凤.
中医面诊特征与疾病关系探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902-905.
被引量:6
6
左玲,陈建新.
中医表型组学的数据特征与研究方法展望[J]
.生物医学转化,2022,3(3):64-68.
被引量:7
7
程俊,李红岩,郎许峰,李灿,宋懿花,周作建,战丽彬,商洪涛,黄敏,王锐.
融合Seg-UNet的中医面像分割网络模型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10):4073-4081.
被引量:3
8
廖凌鑫,诸毅晖,刘薪雨,成词松.
基于色彩属性浅析《金匮要略》面部色诊体系[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2):51-54.
被引量:1
1
达瑞,万生芳,刘震,张洋.
望诊在中医耳鼻咽喉科临证中的应用体会[J]
.光明中医,2011,26(11):2213-2214.
2
唐群,顾星.
中医面部望诊客观化研究概况[J]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0):42-44.
被引量:2
3
卢宏光,赵德志.
浅谈中药色泽变化对质量的影响[J]
.山东医药工业,1999,18(3):31-32.
被引量:2
4
周超凡,倪建伟,刘艳芳.
中医治则研究现状及今后的设想[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89,5(1):3-7.
5
赵晓军.
“望”脸色 识健康[J]
.祝您健康,2015,0(5):25-25.
6
杨徐杭.
颜色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新探[J]
.中医药学刊,2002,20(3):352-353.
7
李维明.
观舌知病[J]
.老年人,2002,0(9):55-55.
8
张文.
张景岳身心关系理论的面面观[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1,14(3):26-30.
9
杜松,张玉辉.
《诸病源候论》面部官窍望诊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491-492.
被引量:4
10
许家和.
切脉趣谈[J]
.环境,2004(9):32-32.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