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抗战前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几个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南京国民党政府“资金归农”的一阵喧嚣远未给衰败的中国农村带来“复兴”的希望。不但信用合作社在当时农村金融中的地位微不足道,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而且在银行资本和农村土劣操纵下的合作放款也没有完全脱出高利贷的窠臼,不健全的合作社放款反而有助长高利贷更趋活跃之势。但总体来讲,这一时期由国民党政府及中外团体、人士共同促成的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高潮,对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虽不能从根本上解放农民,振兴农村经济,但还是部分地、暂时地起到了缓冲社会矛盾的作用。在死水般的中国农村,漾起了几圈由千百年的个体生产走向近代化的互助合作的改革微澜,并且为日后中国的合作运动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深思的教训和启示。
作者 张书廷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5,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郑厚博.《中国合作运动现况之分析》[J].合作月刊,.
  • 2千家驹,李紫翔编.《中国乡村建设批判》,民国丛书四编第16辑,上海书店,1934年版,第213页.
  • 3秋明.《中国信用合作社的透视》[J].农村合作,.
  • 4巫宝三.《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放款之考察》[J].社会科学杂志,.
  • 5冯南江.《中国今日的农村合作运动》[J].中国农村),.
  • 6骆耕漠.《信用合作事业与中国农村金融》[J].中国农村,1935,1(2).
  • 7昂觉民.《我国农村放款制度鸟瞰》[J].社会经济月报),.
  • 8《民国日报》,1934年1月25日.
  • 9彭莲棠.《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125页.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