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出处
《中国校医》
2007年第1期113-114,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Doctor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2XO64)
参考文献8
-
1郑日昌.中学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222.
-
2樊富珉.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4):45-50. 被引量:55
-
3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3):56-62. 被引量:296
-
4辰也千寿.学习心理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
5王惠萍,李克信,时建朴.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8,4(1):49-54. 被引量:50
-
6田澜,肖方明,陶文萍.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1):41-42. 被引量:49
-
7宋广文.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19(1):44-47. 被引量:39
-
8周炎根,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02—24(3).
二级参考文献29
-
1祝新华,陈群.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J].教育研究,1998,19(2):42-48. 被引量:32
-
2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1997,7(2):61-64. 被引量:74
-
3钱含芬.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相关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1):33-38. 被引量:38
-
4樊富珉.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活动的回顾与展望[J].青年研究,1993(4):29-34. 被引量:15
-
5樊富珉.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4):45-50. 被引量:55
-
6江光荣.社会变革与人的适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4(6):19-23. 被引量:28
-
7郭文安,王道俊.试论有关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1994,15(4):16-22. 被引量:77
-
8王极盛,赫尔实,李焰.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0(4):21-25. 被引量:42
-
9孙春晖,郑日昌.《学习适应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1,21(2):59-64. 被引量:55
-
10戴梅竞,刘新军,李娟,桑志芹,王成斌.超常学生心理特征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123-125.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449
-
1陈旭,张大均,刘广增.小学生心理素质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移情和道德推脱的作用[J].教育科学论坛,2020(31):78-80. 被引量:2
-
2郝萍,潘彦谷.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教育科学论坛,2020(28):77-80. 被引量:5
-
3潘彦谷,张大均,何龙韬,刘传星,李知洋,刘广增.父母的依恋风格与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217-223. 被引量:2
-
4朱峰,张德利,王雪梅.业余体育训练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0(3):76-79. 被引量:2
-
5林建鸿.论中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J].嘉应学院学报,2004,22(5):44-48. 被引量:4
-
6李绍明.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模型的探析[J].科技信息,2008(24):537-539. 被引量:3
-
7黄巧香,.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8-121. 被引量:1
-
8蒋艳,李祝舜.论旅游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126-129.
-
9方一红.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高校心理素质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21-25. 被引量:5
-
10张大均,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2):1-7. 被引量:53
同被引文献89
-
1张雨新,方新.大学生应付策略的适应性和身心症状[J].心理学报,1990,22(2):217-223. 被引量:42
-
2刘海燕,刘爱芹,王奎峰.高师院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4):100-102. 被引量:23
-
3樊富珉.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4):45-50. 被引量:55
-
4潘娟,段延娥,刘莹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S1):38-39. 被引量:7
-
5樊明武.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高质量人才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5(3):17-18. 被引量:12
-
6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1):44-48. 被引量:276
-
7孙永格.大学新生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中国科技信息,2005(3):146-146. 被引量:5
-
8许能锋,杨德辉,汪雪莲,徐文体,江典伟.医学生学习问题及其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99-102. 被引量:10
-
9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被引量:358
-
10罗亚莉.关于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与对策研究——专业选择不理想引起的学习适应困难及调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4):190-19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21
-
1韦耀阳,杨应华,朱晓平.影响自考助学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及其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121-123. 被引量:3
-
2于丹.关于适应性教育在护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J].科技信息,2008(34):180-180. 被引量:1
-
3周碧蕾.马斯洛理论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应用[J].新西部(理论版),2009(6):163-163. 被引量:1
-
4叶礼群.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09(16):54-54. 被引量:7
-
5吴伟英.全日制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模式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4):99-102. 被引量:11
-
6杨迪禹,胡春晓.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62-165. 被引量:3
-
7许曼琳.高校如何帮助新生提高学习积极性[J].文教资料,2010(5):230-232. 被引量:2
-
8孙冰.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2):71-73. 被引量:4
-
9王琳,赵晓艳.严格管理,创新机制,引导自考生走好自学成才之路[J].时代经贸,2010,8(4):112-112.
-
10张传德.浅谈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05X):131-131.
二级引证文献56
-
1蔡新职.积极应对考生低龄化对自学考试的影响[J].教育与考试,2010(5):9-11.
-
2漆晓玲.对新时期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208-209.
-
3黄礼云.浅谈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148-151. 被引量:2
-
4宋亚莉.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0(1):170-170. 被引量:3
-
5孙红梅.人文关怀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70-171. 被引量:1
-
6金成龙.高职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调查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4):287-288. 被引量:1
-
7徐群亚.高教自考助学管理模式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115-116.
-
8钟晓峰.关于英语专业自考助学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62-63. 被引量:1
-
9付忠莲.关于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考——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大江周刊(论坛),2011(2):127-128. 被引量:1
-
10郝吟菊.普通高校自考助学全日制脱产班的现状与对策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8(9):145-146. 被引量:4
-
1王子卿,张亮才.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江苏预防医学,1999,10(2):63-64. 被引量:1
-
2朱丽芳,谢倩.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875-877. 被引量:25
-
3吴小未,汪萌芽.石杉碱甲及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研究进展[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0,19(1):68-71.
-
4邵贵平.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95-296. 被引量:28
-
5王普霞,吕航.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1(4):318-319.
-
6吴雪梅,朱秀.单亲家庭初中生自卑感的调查[J].校园心理,2009,7(6):382-384. 被引量:2
-
7张波,陈洪震,冯超.石家庄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3):244-250.
-
8周炎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79-3280. 被引量:18
-
9孔德生,杨晓梅.贫困大学生个性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435-438. 被引量:53
-
10李永占.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1):64-65.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