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研究
被引量: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才作为产业集群必备的竞争要素,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基本条件。只有集聚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产业集群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效应,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的原因,应从人才、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制定强化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的具体措施。
作者
张西奎
胡蓓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共3页
Commercial Researc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70572035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人才集聚
外部经济
分类号
F406.1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60
同被引文献
349
引证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315
参考文献
9
1
朱杏珍.
人才集聚过程中的羊群行为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7):55-56.
被引量:88
2
Michael E Porter.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Vol.76(6):77-90.
3
朱英明.
论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J]
.中国软科学,2003(7):107-112.
被引量:64
4
张玉兰.
把握人才集聚规律 推进人才集聚工程[J]
.中国人才,2005(12S):30-31.
被引量:18
5
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6
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
桂昭明.
人才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
.中国人才,2002(10):4-13.
被引量:33
8
黎丽.
对优化人才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J]
.党建与人才,2003(9):18-19.
被引量:7
9
粟娜 曾晓萱.对台湾吸引海外人才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2):56-60.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宋军,吴冲锋.
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J]
.经济研究,2001,36(11):21-27.
被引量:295
2
黄修权.
论人才“三权”分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128-130.
被引量:1
3
周其仁.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
.经济研究,1996,31(6):71-79.
被引量:2178
4
周敏.
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比较与改进思考[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33-35.
被引量:14
5
戴志伟.
宁波人才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构建[J]
.商场现代化,2006(10X):189-190.
被引量:12
6
韩伯棠,王莹.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31-35.
被引量:34
7
张西奎,胡蓓.
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研究[J]
.商业研究,2007(3):5-7.
被引量:33
8
华冬萍,徐兰.
人才竞争力研究综述[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3X):38-39.
被引量:5
9
托达罗.《第三世纪的经济发展》(中译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0
Dunning, J.H. (1997), Alliance capitalism and global business,Routledge:London
共引文献
560
1
王振堂,张双娜.
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互动发展研究[J]
.投资与创业,2021,32(20):47-51.
2
孟浩,史忠良.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负效应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3):43-47.
被引量:6
3
黄修权.
论人才“三权”分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128-130.
被引量:1
4
张秀萍,柳中权,张莹,张弛.
区域人力资本提升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以辽宁省为例[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47-54.
被引量:3
5
邵莉莉,黄凯.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模式探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S2):66-68.
被引量:4
6
黄修权.
人才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J]
.改革,2004(4):122-125.
被引量:2
7
唐更华,许卓云.
波特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理论与启示[J]
.南方经济,2004,33(8):46-49.
被引量:15
8
刘建准,岳付强,刘玉照.
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J]
.现代情报,2004,24(8):161-163.
被引量:4
9
华兴顺.
集群经济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J]
.求索,2004(8):11-12.
10
罗哲.
论企业集群战略与促进甘肃省中小工业企业发展[J]
.开发研究,2004(5):62-65.
同被引文献
349
1
孙健,孙启文,孙嘉琦.
中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7(3):13-18.
被引量:62
2
胡长生.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科技创新的路径依赖与社会作用分析——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硅谷)为主要例证[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7(4):86-89.
被引量:7
3
朱杏珍.
浅论人才集聚机制[J]
.商业研究,2002(15):65-67.
被引量:21
4
黄修权.
论人才“三权”分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128-130.
被引量:1
5
程玉莲.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人才集聚[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180-181.
被引量:3
6
王缉慈,童昕.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
.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被引量:193
7
翁清雄,杨书春,曹威麟.
区域环境对人才承诺与根植意愿的影响[J]
.科研管理,2014,35(6):154-160.
被引量:23
8
张林祥.
构建“人才资源+事业平台”的人才开发模式——四川泸州市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实践与思考[J]
.经济体制改革,2004(5):121-123.
被引量:3
9
汪华林.
人才聚集: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保障[J]
.经济问题探索,2004(12):104-106.
被引量:21
10
孙健,邵秀娟,纪建悦.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0-173.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33
1
翁清雄,杨书春,曹威麟.
区域环境对人才承诺与根植意愿的影响[J]
.科研管理,2014,35(6):154-160.
被引量:23
2
周素萍,谭玉洪.
我国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8(7):119-125.
被引量:6
3
胡蓓,翁清雄.
产业集群特征对集群内人才根植意愿的影响——基于我国四个产业集群的一项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13(5):113-119.
被引量:12
4
宋鸿,张培利.
城市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J]
.湖北社会科学,2010(2):43-45.
被引量:47
5
张守凤,刘建勋.
基于系统论的知识型组织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研究[J]
.东岳论丛,2010,31(6):125-129.
被引量:8
6
黄江泉,汪普庆.
人力资本集聚的机理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情况为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7(11):5-8.
被引量:11
7
王勇.
人才集聚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11(9):205-208.
被引量:15
8
李乃文,李方正.
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的互动关系初探——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框架[J]
.产经评论,2011,2(5):14-22.
被引量:11
9
朱杏珍,朱彩虹.
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构建:基于浙江省的实例[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10):100-104.
被引量:4
10
汪孟艳.
基于吸附理论的高新区人才集聚机制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5):16-1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15
1
姚连营.
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杭州实证[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1,21(3):46-55.
被引量:3
2
王振堂,张双娜.
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互动发展研究[J]
.投资与创业,2021,32(20):47-51.
3
卢宗亮,潘星辰,黄坛俊,张耀楠,郑菲琪.
近郊乡村的就业环境对人才根植意愿的影响——基于广州市12个近郊乡村的调查[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7):17-21.
4
陈怡安,杨婕.
房价如何影响创新?——来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
.劳动经济评论,2023(1):29-50.
5
韩璐,陈松,梁玲玲.
数字经济、创新环境与城市创新能力[J]
.科研管理,2021(4):35-45.
被引量:197
6
孙博,刘善仕,彭璧玉,葛淳棉.
区域软环境因素对人才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22,40(4):642-651.
被引量:17
7
褚勇强,陈小平.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困境与对策[J]
.科教导刊,2023(33):1-4.
被引量:1
8
蒋荷新,倪萌.
航空通达性与地区人才集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
.金融管理研究,2021(1):240-260.
9
史梦昱,沈坤荣.
人才引进政策的经济增长及空间外溢效应——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22(1):32-49.
被引量:22
10
郭艳君.
增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与服务能力策略刍议[J]
.科技经济导刊,2020,0(2):219-219.
1
于伽.
辽宁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研究[J]
.管理观察,2009(31):306-307.
2
王书明.
河北省粮食生产的集聚研究[J]
.科技视界,2014(8):111-111.
3
周燕.
对外贸易与江苏省电子产业集聚研究[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1,0(1):9-13.
4
潘庆林.
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国煤炭,2005,31(7):61-62.
被引量:1
5
吕小乐,martin.
服装行业人才需求明显提升[J]
.纺织商业周刊,2008(16):52-53.
6
陈明鹤.
创业创新亟需的人才集聚效应及集聚战略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17(1):131-133.
被引量:7
7
思享[J]
.兽药市场指南,2015,0(8):75-78.
8
欧阳潇.
不拘一格降人才[J]
.纺织服装周刊,2012(24):16-16.
9
孙克俭.
黑龙江省森工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
.北方园艺,2012(14):200-202.
被引量:1
商业研究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