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被引量: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广大青年利用BBS等公共论坛表达意愿、通过政府信箱参与政府对话,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政治运动等等网络政治行为,开始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可以说是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面对现实,政府应积极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推动我国政治稳定的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
罗迪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59,共4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政治稳定
网络政治参与
和谐社会
青年
分类号
D43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321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118
参考文献
6
1
曹雅丽.
网络时代的中国青年政治参与[J]
.中国青年研究,2001(6):43-46.
被引量:29
2
[美]阿尔蒙德 鲍威尔 曹沛霖译.比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
欧阳斌.互联网冲击中国社会生态.凤凰周刊,2004,(8).
4
张超.中国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4,(3).
5
[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7.
6
刘富文.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商务印书馆,2002.298.
共引文献
66
1
余祖伟.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8(1):13-15.
被引量:3
2
刘运山.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导向探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27):96-98.
3
曹飞,漆勇政.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比较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38-40.
被引量:13
4
孙正甲,张文静.
当代国际社会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之路[J]
.理论探讨,2002(2):9-11.
5
于金鸿.
试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进程[J]
.理论学刊,2005(4):16-18.
被引量:1
6
林命如.
广州市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青年探索,2006(3):29-31.
被引量:22
7
刘伟.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稳定探析——以转型时期的中国为例[J]
.理论与改革,2006(5):29-32.
被引量:3
8
高春芽.
经济发展、社会冲突与后发国家政治能力的建构[J]
.湖北社会科学,2006(6):27-29.
9
陈艳,洪再生,滑静,杨亮.
滨海新城的城市风貌与城市文化初探[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28(1):48-51.
被引量:6
10
颜世颀,华学成,陈新.
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2007(4):34-3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21
1
杨慧,黄钰婷.
资源互赖视角下的青年社区参与——基于对X社区新冠肺炎疫情治理三阶段的调查[J]
.当代青年研究,2023(2):14-26.
被引量:2
2
刘晓麒.
赋权视角下印度青年的社会参与[J]
.当代青年研究,2022(6):117-128.
被引量:2
3
卡斯特斯.
流动的空间与全球转型[J]
.读书,2005(10):76-86.
被引量:15
4
张卫民.
村民自治选举:农村青年最基本的政治参与[J]
.中国青年研究,2000(3):8-10.
被引量:3
5
曹雅丽.
网络时代的中国青年政治参与[J]
.中国青年研究,2001(6):43-46.
被引量:29
6
于姗姗,娄淑华,高琦.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及其问题[J]
.传承,2012(2):54-55.
被引量:2
7
江涛.
1949─1999: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的演变历程[J]
.中国青年研究,1999(4):4-7.
被引量:4
8
钱民辉.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194-200.
被引量:107
9
吴鲁平.
城市青年政治心态与社会参与的特点[J]
.青年研究,1995(8):1-5.
被引量:12
10
杨东平.
八十年代青年社会参与[J]
.青年研究,1994(7):8-1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5
1
杜丽丽.
网络政治参与不是虚拟民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4.
2
王翠英.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途径优化[J]
.三江高教,2010,0(1):50-56.
3
彪晓红.
大学生政治素质拓展的重点与实施路径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85-86.
被引量:10
4
李尚旗.
中国网络化政治参与及其应对[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3):11-13.
被引量:6
5
李尚旗.
论青年的网络化政治参与[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678-682.
被引量:4
6
李尚旗.
论青年的网络化政治参与[J]
.中国青年研究,2008(12):85-89.
被引量:10
7
李尚旗.
网络化政治参与的特点、双面效应及其应对[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41-45.
被引量:9
8
李斌.
“新爱国青年”的崛起与影响[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9(5):10-12.
被引量:1
9
陈凤兰.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负面影响及其应对[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17-19.
被引量:11
10
高红波.
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
.中国青年研究,2010(1):4-11.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8
1
王勇,苗丰盛,高兰,宋佳文.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的调研报告[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743-748.
被引量:2
2
武芷漪.
浅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65-266.
被引量:1
3
于姗姗,娄淑华,高琦.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及其问题[J]
.传承,2012(2):54-55.
被引量:2
4
康莹,侯微.
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对高校统战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85-89.
被引量:4
5
周虹.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心理成因[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5):38-39.
被引量:2
6
赵瑞林.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素质探析[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4):44-46.
7
齐春莹.
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1):181-181.
被引量:4
8
张小村,田保状,张安涛.
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7):214-215.
被引量:17
9
张洪田,叶树江,郭秀颖,孔超,张显悦.
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59-60.
被引量:22
10
陈凤兰.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负面影响及其应对[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17-19.
被引量:11
1
罗迪.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J]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7(4):37-40.
被引量:2
2
王灏.
浅谈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
.青年与社会(下),2014(4):85-85.
3
郭祺佳.
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1(11X):180-182.
被引量:5
4
孙少森.
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宽容精神培育[J]
.中国青年研究,2012(10):104-109.
被引量:1
5
王征.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10):68-69.
被引量:4
6
罗旭.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应对的博弈策略研究[J]
.求索,2012(2):87-88.
被引量:4
7
俄军坦克军舰正进抵叙利亚[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11(12):45-45.
8
庄志浩.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过程及参与机制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0(11):29-30.
9
宣飞霞,蔡鲁南.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和特点研究[J]
.青年探索,2013(5):27-31.
被引量:5
10
胡献忠,王新强.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空间与机制构建[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27(3):35-35.
被引量:2
中国青年研究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