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20年辨证论治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的基本特色之一,研究者颇多,但也有一些问题至今仍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就近20年有关辨证论治的热点问题作一综述,以期能为该类课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
景月华
张志斌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研究院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2Z期13-15,95,共4页
China Medical Herald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3CB517101资助
关键词
辨证论治:研究热点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6
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7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1
1
朱文锋,黄碧群.
证、证候的辨析与规范[J]
.山西中医,2005,21(3):1-3.
被引量:20
2
张志斌,王永炎.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1-3.
被引量:160
3
马梦茵,陈家旭.
论辨证论治的发展方向[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67-369.
被引量:5
4
刘保延,张志斌.
古代辨证方法的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5):5-11.
被引量:21
5
姚魁武,王阶.
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现状与思考述评[J]
.中医药学刊,2003,21(9):1494-1495.
被引量:10
6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
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5-8.
被引量:306
7
余瀛鳌.
溯因·辨证·辨病——论治三大要素[J]
.中医药学刊,2003,21(3):329-330.
被引量:7
8
朱文锋.
创立统一的辨证方法与体系[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7-10.
被引量:17
9
徐木林,黄修涛,王秋琴,陈国权.
“证”是病机与证候的统一体——从《伤寒杂病论》谈起[J]
.国医论坛,2002,17(5):1-3.
被引量:9
10
朱文锋.
论中医“证”的实质与辨证方法[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34-35.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56
1
符友丰.
证候著论训诂一瞥[J]
.医学与哲学,1993,14(5):19-21.
被引量:3
2
杨维益.
中体西用与“证”的动物模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6):14-18.
被引量:11
3
李常度,蒋振亚.
浅谈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4):28-29.
被引量:2
4
尚弘光.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J]
.医学与哲学,1994,15(5):38-39.
被引量:3
5
朱广仁.
中医临床假说的探讨[J]
.中国医药学报,1994,9(3):5-7.
被引量:3
6
吕秉仁.
中西医结合之我见[J]
.中国医药学报,1995,10(2):7-9.
被引量:4
7
陈小野.
证候实质研究中弱特异性的正面观[J]
.医学与哲学,1995,16(6):311-313.
被引量:23
8
何裕民.
体质结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6):33-36.
被引量:11
9
韦黎.
證、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4-9.
被引量:35
10
张枢明.
证的研究专家谈[J]
.中医杂志,1996,37(7):430-434.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720
1
崔鹏飞,禹江琳,邓晓鹏,李孝波,梁继丹,赵鑫.
山西门氏杂病学术流派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2):66-69.
2
王舒月,赵宗江,张新雪,严祖桢,张燕,张志梅,焦婷婷,吴琪,刘运华,王思童,张新江,周楷栋.
基于因子分析的558例肾阳虚证人群的证候量化分析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7):2304-2312.
被引量:2
3
王靖怡,高嘉良,王阶.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概述[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7):2160-2164.
被引量:14
4
包瑜,李楠,马晓北.
基于中医疫病病因说探讨现代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J]
.四川中医,2023,41(5):48-53.
被引量:2
5
徐皓,鲍计章,朱文伟,周永明.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临床文献研究[J]
.中医文献杂志,2023,41(4):40-43.
6
陈婷婷,史文川.
结直肠息肉癌变进程证型、证素演变规律的文献研究[J]
.中医文献杂志,2022,40(5):40-43.
7
刘明旺,谢蓓莉,宋博策,别玉龙,赵福海.
“因势利导”思想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9):68-70.
被引量:1
8
刘辉,王猛,于涛.
近10年来中国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概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60):199-203.
9
郑香春,刘金民.
癫痫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析[J]
.中医药学报,2008,36(1):1-6.
被引量:5
10
常存库.
证候的构成、内涵、实质和意义[J]
.中医药学报,2009,37(1):1-4.
被引量:5
1
王玲,陈华德.
针灸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眩晕的探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2):50-51.
被引量:3
2
李广文.
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之关系论[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6):51-52.
被引量:2
3
李红梅.
运用中医理论 搞好辨证施护[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89,5(2):24-24.
4
钱会南.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兼论体质与发病的关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10(4):34-36.
被引量:9
5
施文甫.
从中风探讨络病与病络的关系[J]
.光明中医,2006,21(3):11-12.
被引量:9
6
魏宏剑.
浅谈焦树德教授的学术思想[J]
.中医药导报,2006,12(1):18-19.
被引量:5
7
张森,苏仁强,蔡朝山.
浅述武当道教医药的基本特色与研发前景[J]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68-72.
被引量:2
8
张万水,陈利国,徐云生,黄运坤,陈咏梅,王凤珍.
血瘀证临床遣方用药思维模式的现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805-806.
被引量:1
9
裘丽岚.
藏药的国际化战略探析[J]
.特产研究,2007,29(3):65-68.
被引量:1
10
李玉和,李军.
虫类药方治疗顽痹四则[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38-2839.
被引量:6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 第02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