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防治形势变化 调整艾滋病疫情监测策略
被引量:11
出处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参考文献18
1 郑锡文.加强我国艾滋病性病综合检测能力.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2(1):13-4.
2 吕繁,刘中夫,孙新华.中国艾滋病监测现状及近期监测工作要点[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6):321-324. 被引量:70
3 曾毅.血友病患者血清中淋巴腺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学报,1986,62(2):97-99.
4 周釥民,郭志宏,汤德骥,邵建.4例血友病HIV感染者的追踪观察[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2(1):5-7. 被引量:4
5 郑锡文,张家鹏.云南瑞丽县225例吸毒者吸毒行为及HIV感染危险因素初步调查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1):12-14. 被引量:33
6 吕繁 曾光.第二代艾滋病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6):387-389.
7 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 Behavioral Surveillance Surveys:Guidelines for Repeated Behavioral Surveillance Surveys in Population at Risk of HIV, 2000,1 - 5.
8 The UNAIDS Reference Group on Estimates, Modelling and Projections. Improved methods and assumptions for estimation of HIV/AIDS epidemic and its impact: Recommendations of the UNAIDS Reference Group on Estimates[J]. Modelling and Projection. AIDS, 2002, 16:W1 - W14.
9 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北京,2003..
10 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
二级参考文献34
1 万绍平,龚煜汉,杨宏武.吸毒者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相关行为的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6):611-615. 被引量:15
2 王群,张佩芳.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新阶段──健康促进[J] .中国健康教育,1996,12(3):25-28. 被引量:5
3 郑锡文,朱棣.中国1985—1988年艾滋病监测报告[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9,10(2):65-67. 被引量:8
4 王钊.中国艾滋病性病流行现状及预防控制工作[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1-4.
5 戴志澄 郑锡文 等.疾病监测-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8-38.
6 吕繁 曾光.第二代艾滋病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6):387-389.
7 马瑛,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0年,11卷,3期,184页
8 孙建国 张前亿 等.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试点干预研究与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1997,13:4-4.
9 郑锡文.加强我国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能力[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2(1):3-4.
10 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小组.2004年中国艾滋病联合评估报告[R].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2004..
共引文献257
1 何勤英.艾滋病监测系统评估[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6):720-722. 被引量:8
2 李南,吕繁.乘数法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06,35(16):1505-1507. 被引量:5
3 张建华,张莉,李崇行,刘石柱,何益新,陈康林,秦光明,阮玉华,邵一鸣.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1年随访死因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0(3):136-138. 被引量:4
4 赖庆平,黄小雄,邹循辉,张森淼,黄和文.610例吸毒人群梅毒和HIV检测情况分析[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11(2):189-190. 被引量:2
5 乔晓春,聂晓勇,郭晓黎.山西省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3):190-192. 被引量:19
6 张艺,彭国平,赵明江,李玲.湖北省1997~2003年AIDS流行病学分析[J]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4,15(4):12-15. 被引量:3
7 栾荣生,曾亚莉,王斌,范黎,黄涌,唐刘红,曾刚,余海涛,苏丹婷.应用乘数法估计艾滋病男性高危人群基数[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7):806-807. 被引量:11
8 陈曦,郑军,蒲洪波,潘虎,尹逊强,吕繁,张艳辉,覃碧云.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某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J]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614-615. 被引量:4
9 杨慧,阮师漫,于国玲,朱艳文.济南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628-628. 被引量:2
10 郑锡文,张家鹏.云南省瑞丽,陇川等地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3,14(1):3-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84
1 李南,吕繁.乘数法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06,35(16):1505-1507. 被引量:5
2 林鹏.艾滋病、性病监测[J] .华南预防医学,2004,30(3):72-73. 被引量:2
3 乔晓春,聂晓勇,郭晓黎.山西省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3):190-192. 被引量:19
4 汪宁.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5):291-293. 被引量:231
5 吕繁.我国AIDS监测及其发展策略[J] .传染病信息,2004,17(4):151-152. 被引量:7
6 李平,吕繁.AIDS高危人群-吸毒人群基数估计国内研究实践[J] .传染病信息,2005,18(1):43-45. 被引量:6
7 曲书泉.我国艾滋病监测及对其应有策略的商榷[J] .疾病监测,2005,20(2):57-59. 被引量:10
8 吕繁,张丽芬,王哲,乔晓春,李东民.中国中部地区两县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艾滋病回顾性队列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5):311-313. 被引量:30
9 马烨,吕繁,卢培能,张大鹏,唐作红,谭琴,刘刚.应用乘数法估计暗娼规模的方法学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2005,9(3):205-208. 被引量:13
10 陈明亭,杨功焕.我国疾病监测的历史与发展趋势[J] .疾病监测,2005,20(3):113-114. 被引量:49
引证文献11
1 董笑月,朱效科.天津市艾滋病疫情监测状况[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08,15(4).
2 何勤英,韩德琳,梁娴,吴学庆.成都市HIV/AIDS疫情监测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2):119-121. 被引量:15
3 王复昆,侯振华,刘建.驻马店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认知现状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09,30(24):43-44. 被引量:4
4 徐鹏,曾刚,吕繁.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研究及其在流行形势分析中的应用[J] .医学研究杂志,2010,39(5):41-45. 被引量:11
5 赖翔飞,张秀敏,王昕晔,郭伟.通化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调查[J] .医学与社会,2010,23(8):20-22. 被引量:3
6 朱厚宏,何勤英,刘杨,张祁,韩德琳.2009年成都市HIV监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91-1992. 被引量:7
7 岳清,徐鹏,宁镇,曾刚,傅洁,庄鸣华,潘启超,吕繁.最大限度发现HIV感染者的策略及其循证决策[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967-968. 被引量:15
8 孙李娜,伏圣高,王璐,秦倩倩.艾滋病病例报告的历史与现状[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42-744. 被引量:3
9 郭燕,董笑月,柏建芸,王欣,程绍辉.天津市2005-2009年部分人群HIV监测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2):133-135. 被引量:4
10 李积平,樊明,马永成,孙玉兰,周素霞.青海省2004-2011年人群HIV监测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3,29(7):817-8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32
1 辛若雷,李佳,孙丽君,刘安,张琴,孙伟东,李洁,卢红艳,白立石.5例HIV-1感染者pol基因进化和感染时间推断研究[J] .预防医学,2021,33(6):545-550.
2 刘伦皓,刘莉,余刚,王忠红,胡莹,袁风顺.EPP/Spectrum模型在凉山州艾滋病疫情估计中的应用[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8):891-895. 被引量:2
3 何晓丽,黄琼建,李桂红.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入中线导管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42):13-13.
4 陶旦,孙晓频,李菊英.浙江省绍兴县公共场所253名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2009,24(1):31-33. 被引量:3
5 张伟,周文,路娟,李丹,陈菊荣.广州市越秀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2):112-113. 被引量:3
6 王德良,王登华.2004-2009年成都市郫县无偿献血者4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10):819-821. 被引量:2
7 朱厚宏,刘杨,张祁,孟建彤,黄薇.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样本的检测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533-534. 被引量:17
8 赵二江,崔丹,梁淑英,王重建,郭金玲,王宇明,陆维权.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居民安全套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1,24(5):7-8.
9 董泽令,罗显华,张信江,黄世敬,陈龙庆,杨欢,黄建.31 122例住院输血患者HIV抗体筛查情况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8):540-541. 被引量:1
10 谢炜,陈琳,蔡文德,刘刚,赵锦,谭京广.深圳市2010年男男性行为人群基数估计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4):414-415. 被引量:6
1 程何荷.云南省HIV/AIDS监测策略的发展[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9,5(3):140-141. 被引量:2
2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监测策略[J] .疾病监测,1998,13(8):316-317. 被引量:1
3 李秀云,徐敏.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社会预防[J] .医学与社会,2004,17(5):22-23. 被引量:6
4 李冲.糖尿病低血糖社会预防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6):103-104.
5 张芬,杨芳.新形势下湖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策略[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87-88. 被引量:8
6 龚慧欣.艾滋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华中医学杂志,2005,29(5):341-341. 被引量:1
7 张兰群,梁占恒.急性心肌梗塞的社会预防[J] .中国健康教育,1995,11(11):26-27.
8 王庭锋,任佩霞,雷铭.超声诊断肝包虫病478例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390-3390. 被引量:3
9 雍浩.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67-67. 被引量:2
10 夏国美.中国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研究(Ⅳ)[J] .人口传媒(关爱女孩行动),2006(4):38-3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