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相关的三方是中海油、优尼科和雪佛龙公司,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利原因可以从政治力量及公共关系、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收购具体时机和中海油的股权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今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要总结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利的教训,借鉴国外成功并购的经验,避免出现类似事件。
作者
牛琦彬
机构地区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海油
优尼科
并购
政治力量
公共关系
分类号
F407.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1
公司简介[EB/OL].http://www.d-library.com.cn/about_us/introduction.htm,2005—12—12.
2
Company Profile[EB/OL].2005-09-10.http://www.chevron.com.
3
About Unocal[EB/OL].2005-09-10.http://www.unocal.com.
4
陈晓刚.雪佛龙后发制人双管齐下中海油胜算几何[N].中国证券报,2005-07-02(4).
5
牛琦彬.日本利用政治力量占领美国市场的策略和实例.中国流通经济,1997,(3).
6
贺军.
中国企业从中海油并购失利中能学到什么?[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05(9):63-64.
被引量:6
7
陈志武.中海油曾有更好时机[N].经济观察报,2005-07-11(17).
共引文献
13
1
方锡华,陈琴,闫伟东.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利的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2):155-157.
2
文榕生.
“法定许可使用权”尚不宜扩展到图书馆[J]
.图书与情报,2006(5):48-55.
被引量:2
3
刘宁.
论美国国会在中国国有企业并购美国企业过程中的影响——以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为案例[J]
.长白学刊,2006(6):85-87.
被引量:4
4
孙慧.
转型期国有企业裁员模式及其影响——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为例[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4):9-13.
被引量:1
5
马鸿飞,李娟.
从TCL、联想等并购案——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对策[J]
.科技与管理,2008,10(2):26-28.
被引量:8
6
黄河.
中美经贸关系的政治因素分析[J]
.当代经济管理,2009,31(11):37-43.
被引量:4
7
张翔.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J]
.甘肃科技,2009,25(23):118-120.
8
朱爱辉,陈萱圯.
提升湖南装备制造业专利竞争力对策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52-55.
被引量:2
9
孙健,于良.
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FDI)障碍分析[J]
.预测,2013,32(1):1-6.
被引量:2
10
彭成荣.
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访策略探讨[J]
.情报探索,2013(5):133-13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1
1
宁丽飞.
中海油竞购遭遇“中国能源威胁论”[J]
.市场论坛,2005(7):69-71.
被引量:1
2
王志强,杜亮.
中海油收购案始末[J]
.中国企业家,2005(17):46-53.
被引量:2
3
单宝.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J]
.国际经济合作,2005(11):34-36.
被引量:10
4
李亚林.
从博弈论看商务谈判僵局的本质和处理[J]
.商业研究,2006(3):28-30.
被引量:7
5
吕贵,孙伟圣.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为何功亏一篑?[J]
.经济管理,2006,32(7):87-90.
被引量:2
6
温巧夫,李敏强.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与对策研究——基于2000—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5):24-29.
被引量:40
7
许博,孙锲.
透析中海油并购优尼科[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48-51.
被引量:1
8
伍福佐.
威胁还是整合?——试析西方学界对中国能源安全影响的争论[J]
.国际论坛,2006,8(5):52-56.
被引量:3
9
刘炳义,郝鸿毅,周建双.
跨国石油公司发展战略及其演变趋势[J]
.石油科技论坛,2007,26(1):4-14.
被引量:12
10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引证文献
9
1
赵秀凤.
能源话语的社会实践网络分析[J]
.话语研究论丛,2019(1):18-31.
被引量:10
2
陈倩.
中铝收购力拓失败原因分析[J]
.企业导报,2009(12):37-37.
被引量:2
3
王倩倩,王小丽.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中铝并购力拓的案例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07-108.
被引量:1
4
张宁.
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的条件、模式与促进体系研究[J]
.中外能源,2014,19(2):1-7.
被引量:7
5
蔺佳.
国有大企业海外投资受挫原因浅析[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5):236-238.
6
刘珊宇,王航航.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源资产的国家安全审查风险[J]
.城市燃气,2014(10):38-42.
被引量:2
7
张丽.
中海油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
.青年时代,2015,0(13):284-284.
8
崔文奕.
浅析国有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失败原因——以中海油和中铝集团为例[J]
.中国商论,2016,0(30):60-61.
9
周婉萍.
海外并购案法律分析报告[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0(4):245-245.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刘璇.
《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述评[J]
.话语研究论丛,2022(1):147-155.
被引量:3
2
王圣钊,赵秀凤.
基于Wmatrix的趋近化策略研究——以美国智库CSIS涉华能源话语为例[J]
.话语研究论丛,2022(1):60-78.
被引量:3
3
宋冰冰,赵秀凤.
国际能源话语研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J]
.话语研究论丛,2022(1):40-59.
4
刘立华,韦荣波.
2019年国内批评话语研究年度综述[J]
.话语研究论丛,2020(1).
5
马丽.
中国与澳大利亚关系回暖后的“冷”思考[J]
.东南亚纵横,2011(11):90-94.
被引量:1
6
侯瑞山.
对改革高校拨款制度的思考[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22(1):61-64.
被引量:3
7
席宇鹏.
我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分析[J]
.现代矿业,2012(9):157-159.
8
梁卓卿.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教训[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5):18-20.
9
梁莹.
中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现状与提升路径[J]
.对外经贸实务,2015,0(6):77-80.
被引量:5
10
陈炜.
上海自贸区的风险管控论析——基于国家核心利益的制度视角[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18(4):50-58.
1
特里·D.克拉克,霍维塔·普拉耐维秋特,王新颖(编译).
透视立陶宛共产党继承党[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5):50-54.
2
梅新育.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J]
.党政论坛,2005(B09):25-26.
3
李志军.
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SWOT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3(5S):110-110.
4
李雪梅.
从三鹿奶粉事件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J]
.管理观察,2009(10):123-124.
5
什么样的亚洲世纪?[J]
.世界博览,2010(10):12-12.
6
武靓.
浅析中海油并购尼克森公司的动因及其战略意义[J]
.中国外资,2014(2):128-128.
被引量:1
7
吕贵,孙伟圣.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为何功亏一篑?[J]
.经济管理,2006,32(7):87-90.
被引量:2
8
王麟.
通用汽车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失利的四大原因[J]
.世界汽车,2001(10):13-14.
被引量:1
9
张莹.
做好离退休工作为电力企业发展凝聚正能量[J]
.东方企业文化,2015(4S).
10
邱震海.
中国需要系统的能源战略[J]
.环球工商,2005(10):24-25.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