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5-196,共2页
Seeker
参考文献4
-
1马尔库塞.《单面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
2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
3特里·伊格尔顿 文宝译.《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72页.
-
4傅鹤鸣.传统中国法文化及本体论证明[J].求索,2005(11):50-5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14
-
1.《论语·颜渊》[M].,..
-
2[奥]凯尔森著 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231页.
-
3.《论语·子路》[M].,..
-
4.《庄子·齐物论》[M].,..
-
5.《诗·北山》[M].,..
-
6[日]滋贺秀三著 李建国 李力译.《中国家族法原理》序说[M].,.第2页.
-
7[美]博登海默著 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第25项[M].,.第3页.
-
8梁濑溟著.《中国文化要义》[M].学林出版社,.自序第5页.
-
9费孝通.《乡土中国与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7、9-10、27、55页.
-
10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8页.
共引文献29
-
1叶险明.马克思的工业文明理论及其现代意义(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49-56. 被引量:11
-
2沈晓阳.马克思“有个性的个人”思想探析[J].探索,2002(1):55-58. 被引量:1
-
3黄欣荣,庞世伟.论技术的现代性及其后现代转向[J].社会科学,2005(1):85-89. 被引量:5
-
4罗岗.翻译的“主题”与思想的“主体”——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视角[J].文艺理论研究,2005(2):2-14. 被引量:7
-
5张介明.“别把世界当回事!”——评米兰·昆德拉的《雅克和他的主人》[J].当代外国文学,2005,26(3):19-27.
-
6蓝棣之.论社会、历史对新诗形式演变的影响[J].文艺研究,2005(8):43-47.
-
7黄力之.大众文化批判的三大内在矛盾[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4):60-68. 被引量:9
-
8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J].哲学动态,2006(1):27-33. 被引量:3
-
9李怡,苏雪莲.大众传媒与中国新诗的生成[J].学术月刊,2006,38(4):121-124. 被引量:2
-
10赵建军.超越“技术理性批判”[J].哲学研究,2006(5):107-113. 被引量:92
同被引文献33
-
1杨庆民.大众文化的功能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2):103-104. 被引量:4
-
2王小章.现代性自我如何可能:齐美尔与韦伯的比较[J].社会学研究,2004(5):28-36. 被引量:18
-
3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24
-
4斯炎伟.文化生态视野中的网络文学[J].理论与创作,2006(1):38-41. 被引量:8
-
5廖思湄.利奥塔德叙事美学与消费社会叙事[J].求索,2006(4):181-183. 被引量:4
-
6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6,27(12):22-28. 被引量:109
-
7洪晓.试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7(3):190-192. 被引量:22
-
8希利斯·米勒著,秦立彦译.《文学死了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15,15,21,29-30,33,60,51,121,8-9,17页.
-
9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37,35,7-8页.
-
10马克斯·霍克海姆,特奥多·威·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页.
引证文献9
-
1代军垒,田雨.微视频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区域治理,2018,0(31):4-5. 被引量:8
-
2迟成勇,杨湘红.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7(2):18-24. 被引量:12
-
3迟成勇,杨湘红.论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1):91-95. 被引量:5
-
4崔海妍.文学终结与永恒悖论的潜在阐释[J].求索,2008(11):188-190.
-
5孟亚明,李江璐,吴星.消费文化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的创新[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2):60-63. 被引量:1
-
6黄金盛,刘雷.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3):361-363. 被引量:3
-
7黄芸花.当代大众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文史博览(理论),2010(5):86-87. 被引量:2
-
8赖敏,高力.网络文学生成、发展的文化归因[J].中华文化论坛,2011(5):48-52. 被引量:1
-
9吴雪婷,李英梅.大众文化背景下生态艺术教育机制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106-10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3
-
1杨文金.需要、动机、愿望——“抖音”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1):143-144. 被引量:6
-
2周荣甲.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文教资料,2009(27):197-198. 被引量:1
-
3梁健,李淼.论社会娱乐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内江科技,2010,31(4):185-186. 被引量:2
-
4周丽.电影与生态文化[J].电影文学,2010(1):29-31. 被引量:8
-
5杨榴,夏玲玲.浅谈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0(4):53-54.
-
6吴春江.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云梦学刊,2011,32(1):133-135. 被引量:1
-
7谭伟建.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1):66-67. 被引量:2
-
8周天威.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如何开展闲暇教育[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23(1):95-98. 被引量:1
-
9胡怀利.从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看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J].学理论,2011(18):277-278. 被引量:2
-
10李晓兰,徐元.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10):109-111. 被引量:9
-
1付玉.浅析西方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10):52-52.
-
2张小光.马尔库塞异化理论评析[J].理论导报,2011(12):34-35.
-
3阳海音.论哈贝马斯和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分歧[J].兰州学刊,2007(1):39-40. 被引量:2
-
4邢丽.浅析理性的批判向度——从《启蒙辩证法》出发[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89-90.
-
5丁辉.远离实用主义[J].教育文摘,2009(10):30-31.
-
6毕淑敏.走过来[J].满分作文(初中版),2009(5):67-68.
-
7田口富久治,张萍.社会主义与官僚制[J].世界哲学,1979(3):31-38.
-
8雾霾提高自杀率并非危言耸听?[J].企业家天地,2014(3):9-11.
-
9金民卿.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评介[J].哲学动态,1999(10):37-41. 被引量:8
-
10胡和平.中国当下影视文化的解构与重构——兼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大话西游》、《走西口》及其他[J].电视研究,2009(6):34-3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