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透明处理科研不端行为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汉芯造假事件处理的不了了之,说明我们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依然不够公开透明。
作者
杨金志
王蔚
刘丹
机构地区
<瞭望>新闻周刊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科研不端行为
造假成本
汉芯造假事件
处理方法
处理措施
分类号
G3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85
1
唐振平,徐刚,雷炳炎.
学术腐败探源及其防治[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57-59.
被引量:13
2
白列湖,潘开灵.
学术评价体制的弊端及其改进的建议[J]
.甘肃社会科学,2005(6):119-121.
被引量:3
3
王琦玲.
“汉芯造假”谜团调查[J]
.IT时代周刊,2006(5):36-42.
被引量:1
4
胡良平.
“学术造假”给科学界敲响了警钟[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507-509.
被引量:12
5
王艳.
美国学术团体促进科研诚信规范[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50(2):5-11.
被引量:10
6
何晓聪.
高校学术不端成因及其治理研究[J]
.高教论坛,2007(1):137-139.
被引量:31
7
许谷渊.
科研不端行为的“代价”[J]
.世界科学,2007(3):40-43.
被引量:1
8
周春燕.
高校学术腐败的制度防范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28-131.
被引量:5
9
曲梅.
从学术造假看科研中的急功近利现象[J]
.医学与哲学(A),2007,28(7).
被引量:4
10
王会,田士威.
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7):46-4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曹亚军,郭伟.
加强学术道德规范 净化科研学术环境——浅析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界定与防范[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958-960.
被引量:7
2
王程韡.
从多源流到多层流演化:以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政策议程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460-1467.
被引量:21
3
吕东锋.
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与展望(2006~2016)[J]
.法学教育研究,2017(2):215-229.
4
杨向卫.
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防范机制[J]
.法学教育研究,2015(1):350-35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赵新民,张全宁.
浅析学术腐败[J]
.科技信息,2009(7):163-163.
被引量:1
2
刘清海,王晓鹰,孙慧兰,张恩健,徐杰.
AMLC检测医学论文的特点及期刊的应用对策[J]
.编辑学报,2009,21(6):526-529.
被引量:31
3
王程韡.
政策学习的障碍及其超越 以中国国家饮用水标准为例[J]
.社会,2010,30(4):32-51.
被引量:8
4
李大勇.
政府介入科研不端行为的正当性及界限[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81-85.
被引量:3
5
王程韡.
政策否决的社会建构——以我国几次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失败为例[J]
.公共管理学报,2011,8(4):21-31.
被引量:9
6
张效英,南国君.
科研不端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其治理[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6):135-140.
被引量:8
7
文宏,崔铁.
中国决策情境下的多源流模型及其优化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6(5):12-19.
被引量:51
8
汪伟良,董阳.
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以J大学“撤稿事件”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14,32(5):669-676.
被引量:6
9
赵宝春.
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中社会奖惩道德导引低效问题成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3):107-113.
被引量:6
10
任鹏,陈建兵.
多源流政策框架视域下的区域精神提炼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1):130-136.
被引量:4
1
王蒲生.
科学活动中的伦理问题[J]
.中国青年科技,2003(3):14-14.
2
程样国,韩迎春.
科研不端行为的归因分析[J]
.教育评论,2009(5):6-8.
被引量:4
3
孟伟.
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应对科研不端行为[J]
.科技导报,2006,24(8):91-94.
被引量:29
4
言丰.
“良知”的沉思[J]
.防灾博览,2004(3):1-1.
5
张银霞.
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不端行为--概念、特点及对策[J]
.比较教育研究,2009,30(8):22-26.
被引量:1
6
吕东锋,单宝龙.
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分析及防控机制的构建[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1):20-25.
被引量:4
7
张俊林.
“加分门”背后的制度深思[J]
.江淮法治,2009(14):60-60.
8
王胜海,钟瑛.
利用技术手段遏制科研不端行为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42(5):11-14.
被引量:5
9
沈海燕,黄奇.
自律与他律:科研不端行为的道德和法律分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09(3):52-53.
被引量:10
10
短讯[J]
.科协论坛,2006,21(12):46-47.
瞭望
2007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