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大多数眼病会导致视觉器官损伤和功能丧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盲和视觉损伤的分类标准,规定一个人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0.05时为盲人,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0.3、但≥0.05时为低视力者。该标准还考虑到视野的状况,规定无论中心视力是否损伤,如果以中央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10°时也为盲人。我国已于1979年采用这一标准。在一些国家中,盲和视觉损伤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采取各种医疗和社会救助的措施来扶助盲和严重视觉损伤者,不但会减轻他们的痛苦及其家庭的负担,也会使社会更加和谐。防盲治盲不但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也是眼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来说,眼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眼保健服务,眼科医师的工作目标是防盲复明。当一些眼病引起视觉器官损伤时,及时、准确的药物、手术或光学治疗可以减轻或防止患者的视功能损伤。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主要包括对盲和视觉损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引起盲和视觉损伤的主要原因,研究主要致盲眼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盲和视觉损伤的防治进行规划、组织和实施等。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939-941,共3页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