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农村”视野下区域性农业院校服务于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基于“新农村”视野下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区域性农业院校的科技优势,对区域性农业院校服务于新时期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作者
张文峰
机构地区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29,共4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基金
广东省2006年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06B70102014)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域性农业院校
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分类号
G648.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S-4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9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6
1
刘志民,欧阳晓光.
多模块复合型:我国现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组织构架[J]
.科技与经济,2005,18(2):41-44.
被引量:24
2
张文峰.
区域性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使命[J]
.高等农业教育,2006(9):89-92.
被引量:5
3
韦勇.
发挥热农院校的科教优势 创建国家热带农业高科技创新体系──关于发展海南热带农业及国家热带农业区域经济的思考[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0,6(4):1-4.
被引量:2
4
喻晓钢.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
.决策咨询通讯,2006,17(6):31-32.
被引量:1
5
耿建扩.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N].光明日报,2006-03-16.
6
崔富春.
高等农业院校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0):92-9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吴志雄.
对农产品合作社一些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1):11-16.
被引量:22
2
郑小波.
科学发展观与“三农”问题——科教兴农的重任[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3-7.
被引量:2
3
陈吉法.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2):3-4.
被引量:14
4
星火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在吉林召开[EB/OL].http://nss.most.gov.cn,2004-07-14.
5
朱隽.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一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成效初显[N].人民日报,2002-09-13.
6
庄电一.科技部:推介科技特派员制度破解"三农"难题[EB/OL].http://it.sohu.com,2004-09-23.
7
冯竞.在重庆享受科技服务科技CEO启程去农村[EB/OL].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4-05-18.
8
邹声文.我国经纪行业年业务量达470亿元[EB/OL].http://www.dayoo.com/gb/content/2002-12-09.
9
余惠芬,唐波勇.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意义及其构建[N].光明日报,2006-02-16.
10
农业部.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EB/OL].http://www.agri.gov.cn/sjzl/bai.psh/2005.htm.
共引文献
33
1
崔静.
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亟待完善[J]
.时代金融,2008,0(8):85-86.
被引量:4
2
刘志民,王树进,倪浩.
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J]
.农村经济,2006(1):84-86.
被引量:42
3
张文峰.
区域性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使命[J]
.高等农业教育,2006(9):89-92.
被引量:5
4
向安强.
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与模式创新[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1):125-131.
被引量:13
5
钟华儿,孙峰.
海岛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2):35-39.
6
宋加木,杨德平,刘永峰.
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3(5):143-143.
7
李建华,刘用场,郑百龙,詹芳,王丰.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特点与长效机制研究[J]
.台湾农业探索,2007(3):52-54.
被引量:10
8
周腰华,姚园媛.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探讨[J]
.农业经济,2008(1):91-92.
被引量:15
9
苏荟.
对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
.甘肃农业,2008(1):60-61.
被引量:7
10
崔永福,王俊凤,陶佩君.
中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良性运转的障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3-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1
1
林凌,刘世庆.
高等教育要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借鉴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服务制度”[J]
.理论前沿,2000(16):17-20.
被引量:21
2
王跃,罗彬杰.
关于信托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基于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的启示[J]
.西南金融,2013(9):25-29.
被引量:4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被引量:7923
4
周永革.
农业院校创新服务“三农”的途径[J]
.开发研究,2004(4):53-54.
被引量:4
5
罗秀豪.
开拓创新,努力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未来发展设想[J]
.广东科技,2004,13(6):23-25.
被引量:3
6
谭英,谢咏才,王德海.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信息服务模式分析与评价[J]
.农业网络信息,2004(8):16-18.
被引量:15
7
郭满玲,张俊杰.
农业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式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401-403.
被引量:5
8
林丽娟.
对农业院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兴农战略实践的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2-24.
被引量:2
9
汤国辉,毛卫华,张海彬.
建立农业高校实施“科教兴农”的有效机制[J]
.中国高等教育,2005(3):39-40.
被引量:2
10
欧伟强.
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展示之三 中山民众:搭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J]
.广东科技,2005,14(10):50-5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张文峰.
创新型国家视野下高校产学研联合路径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148-150.
被引量:9
2
梁镜财,侯春生,徐志宏,崔烨,杨小平.
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与成效践行研究——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用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59-63.
被引量:12
3
梁镜财,侯春生,徐志宏,崔烨,杨小平.
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与成效践行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4):39-43.
被引量:3
4
王爱民.
农业高校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途径探讨[J]
.科技与管理,2012,14(4):116-120.
被引量:3
5
谢倩,罗成.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10164-10166.
被引量:1
6
汪传雷,张岩,陈欣.
基于CiteSpaceⅢ知识图谱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研究[J]
.现代情报,2016,36(4):156-164.
被引量:7
7
刘芬,熊春林,李卉.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村科技服务研究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4):113-11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陶丹,程迪祥.
基于博弈分析的政府介入产学研合作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4):9-12.
被引量:11
2
李华军,张光宇,邓彦,黄亦鹏.
浅析产学研模式下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基于地方高校的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0):117-120.
被引量:3
3
王瑞文,张嘉,盛刚.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11,24(3):6-10.
被引量:5
4
姜燕,李子腾.
浅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10):4-4.
被引量:1
5
庄文才,骆浩文,周广洲.
广东农业科技远程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210-212.
被引量:6
6
郭晓丽,李长萍,赵志红.
地方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构建[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70-73.
7
莫玉婉.
新时期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环境分析[J]
.大学(研究),2013(5):40-45.
8
熊瑞权,张辉玲,黄修杰,刘强,骆浩文.
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4):55-58.
被引量:3
9
林志强,高道才.
多向合作是农业高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途径——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13(7):109-112.
被引量:2
10
胡克伟.
农业院校服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0):322-322.
被引量:2
1
张文峰,胡浩民.
新农村视野下区域性农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刍议[J]
.中国高教研究,2007(2):83-84.
被引量:3
2
张文峰.
刍议区域性农业院校内涵发展路径选择--兼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51-53.
被引量:4
3
张文峰.
区域性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使命[J]
.高等农业教育,2006(9):89-92.
被引量:5
4
赵兴泉,李建新.
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上)[J]
.浙江现代农业,2001(2):37-42.
被引量:5
5
王红芳.
高师院校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1):12-13.
被引量:3
6
张文峰.
区域性农业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选择[J]
.高等农业教育,2008(7):65-68.
7
汤敬,施祺琪,陶裕欧.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8):2468-2469.
8
魏绯丽,郑成钢,刘旭,张美丽.
长治市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初探——《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调研》课题[J]
.山西科技,2005(4):130-132.
9
张文峰,严丽纯.
区域性高等农业院校科研定位刍论[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241-242.
被引量:1
10
赵颂梅,丁国钰.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5(21):39-41.
被引量:8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