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9-120,共2页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参考文献6
1 Arauz-Ruiz P,Norder H,Robertson BH,et al.Genotype H:a new Amerindian genotype of hepatitis B virus revealed in Central America[J].Gen Virol,2002,83(8):2059 -2073.
2 Ohba K,Miaikami M,Ohno T,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serotypes and genotypes of hepatitis B virus: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HBV by use of surface genes[J].Virus Res,1995,39 (1):25 -34.
3 朱冰,骆抗先,胡族琼,侯金林,周福元,冯筱榕.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13(4):309-313. 被引量:44
4 谢仕斌,姚集鲁,郑荣琴,谢冬英,高志良.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4):238-240. 被引量:114
5 Lindh M,HannoumC,Dhillon AP,et al.Core promoter mutations and genotypes in relation to viral replication and liver damage in East Asian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J].Infect Dis,1999,179 (4):775-782.
6 Kao JH,Chen PJ,Lai MY,et al.Hepatitis B genotypes correlate with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Gastroenterology,2000,118(3):554-559.
二级参考文献7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247. 被引量:1767
2 潘雪飞,张长法,邱蔚蔚,吕国强,周明伟,常洁,倪颖,李圣青,韩停琴.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层粘蛋白及透明质酸的变化[J] .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7):373-374. 被引量:39
3 蔡伊梅 戴祥章 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4(11):10-10.
4 蔡伊梅,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年,4卷,10页
5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年,13卷,4期,241页
6 潘雪飞,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年,4卷,373页
7 侯金林,中华内科杂志,1995年,34卷,735页
共引文献156
1 王艳秋,曾火明,桂丽,颜天佑,屠玉洁.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9):452-453.
2 刘冰,陈华根,彭昭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相关肝病防治[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8):376-377. 被引量:3
3 龚婵聪,朱翔.安珐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J] .抗感染药学,2004,1(3):129-129. 被引量:5
4 钟渊斌,杨茜,张伦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疗效关系的研究[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7,25(6):553-554. 被引量:2
5 倪正平,尹燕慈,陆建华,施平凡,黄飞.某体检人群中HBsAg阳性者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结果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3):132-133. 被引量:1
6 王利东.软肝再生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8):672-673.
7 朱冰,周荣,许文娟.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9):758-759. 被引量:5
8 褚瑞海,马立宪,王刚,邵丽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26(5):330-332. 被引量:3
9 陈锦芳,毛幸迪,姚履枫.茵芍散对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血清HA、IV-C水平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6):7-8. 被引量:7
10 付春生,袁建国.甘草酸二铵对慢性肝炎透明质酸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12):961-962.
同被引文献50
1 雷延昌,郝友华,田拥军,孟忠吉,王宝菊,田德英,赵西平,杨东亮.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109-112. 被引量:52
2 肖扬,周岳进,王开鉴,张文静,胡操寒,谢庆荣,朱冰星,郑金莉.浙江温州地区102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1):41-42. 被引量:20
3 沈建坤,周荣,王战会,白培盛,马世武,张克,侯金林.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B~D方法的建立[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6):630-632. 被引量:5
4 高冀蓉,李辉,李卓,刘英,李俊红,李洪权,勾春燕,郭新会,单晶.乙型肝炎病毒DNA基因分型与相关慢性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7):538-539. 被引量:5
5 周莉,于岩岩,王勤环,于敏,陈红梅,李晓娟.乙肝病毒基因型与患者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6):324-326. 被引量:12
6 关玉娟,杨湛,唐小平,魏绍静,冼建中,陈伟烈,龙英姿.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J] .广东医学,2006,27(1):63-65. 被引量:11
7 周光耀,蒋道荣,姚登福,李金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1):49-50. 被引量:4
8 区映研,杨海红,曾文铤,朱科伦,马佩球.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33(6):26-28. 被引量:5
9 李春姬,朱凤群,狄鹏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与肝炎临床的相关性[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5):452-454. 被引量:6
10 谢碧霞,江家骥.HBV基因型、亚型及其临床关系[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12):1153-115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5
1 谢本维,汪中涛,郑必海,李红,谭昭霞.世居藏族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特点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6):410-412. 被引量:3
2 陈劲华,翁正军.浙江省义乌地区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J] .疾病监测,2009,24(10):774-776. 被引量:1
3 杨惠安.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J]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4):71-72. 被引量:3
4 冯体玉,曾东梅.梅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5):2046-2048. 被引量:4
5 商红艳,杨滨,欧启水.福州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5,49(4):207-2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
1 李旭明,蒋卫平,李珊,虞作春.畲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与HBeAg关系[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4). 被引量:1
2 赵琳,黄玲,王晶慧,吴标,王树军,张勇,王颖,陆志檬,许洁.240例初治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J] .肝脏,2011,16(6):442-445. 被引量:7
3 赖翼,张帅,徐锐,刘阳.HBV基因型与中国人群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1):39-42. 被引量:3
4 杨萍,陈前进,吴水新,曹春远,张彦锋.龙岩市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3,19(2):24-26.
5 杨国灿,茅国峰,沈少卿,郑专,陈建军.耐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P区变异与基因分型[J] .浙江预防医学,2014,26(6):544-547. 被引量:3
6 张惠琴,冯体玉,张灼锦.基因芯片法和测序法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耐药突变比较[J] .热带医学杂志,2014,14(7):867-870. 被引量:4
7 陈燕敏,袁武锋,庞珍珍.杭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指标关系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97-100. 被引量:5
8 唐毓凡,韦桂宁.河池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8(5):325-327. 被引量:2
9 陈慧,马瑞英,吴敏娟,朱晓燕,徐俊驰,宋华锋,胥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不同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及免疫功能变化分析[J] .国际免疫学杂志,2017,40(4):369-374. 被引量:9
10 董哲,李雪梅,赵智娴,许琳,余文,康文玉,李琼芬.不同种族/民族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2020,36(4):650-653. 被引量:11
1 冼永超,程书权.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研究及应用进展[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6,23(4):285-288. 被引量:10
2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获重大突破[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7(11B):27-27.
3 刘爱平,徐洪涛,邢同京,咸建春,朱学俊.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理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3):175-177. 被引量:9
4 石建凤.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水平及HBeAg之间关系的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88-4689. 被引量:2
5 吴晓荫,张洋.拉米夫定对前C区变异乙肝病人的治疗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 .齐鲁药事,2007,26(1):31-32.
6 李天一,高评.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1):9-10. 被引量:6
7 李卫昆.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及临床表现的关系[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8):105-105. 被引量:1
8 区映研,杨海红,曾文铤,朱科伦,马佩球.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水平及临床表现的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750-751. 被引量:14
9 尚晓斌,梁艺,黄学成,王琦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被引量:6
10 金小玲,张明,沈玉桓.超敏C反应蛋白在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