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社会的青年政治社会化新范式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成为青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之相对应,青年网民的政治社会化范式也在独特的网络拓扑结构当中呈现出政治社会化途径的双向驱动、设置的交叉混合架构、方式的潜移默化引导、历程的互联网络流程、目标及内容的合格网络政治人要求等全新特征。
作者
王全印
机构地区
河南理工大学人文政法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38,共5页
China Youth Study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资助项目(省级)阶段成果
项目编号:0613053300
关键词
网络社会
青年
政治社会化
新范式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D43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80
参考文献
4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06/7/19/103601.doc,P13,P41,P50,P50.
2
[加]弗兰克·凯尔奇.信息媒体革命[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
3
....http://news.sina.com.cn/c/p/2006-03-05/09529267664.shtml,,..
4
迈克尔·沙利文·特雷纳.信息高速公路透视[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268.
共引文献
5
1
沈洁.
论赛博文化对传统形态文化的继承与突破[J]
.社会科学家,2008,23(3):145-149.
2
张宇鑫.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特点及其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262-264.
被引量:1
3
武建军.
试论网络文化的矛盾与冲突[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184-187.
被引量:7
4
廖龙辉.
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效应及其对策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6):18-21.
被引量:9
5
廖龙辉.
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效应及其对策分析[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6):85-9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97
1
李俊.
论社会变革中的政治社会化治理机制[J]
.社会科学,2007(3):33-42.
被引量:9
2
蔡文之.
国外网络社会研究的新突破——观点评述及对中国的借鉴[J]
.社会科学,2007(11):96-103.
被引量:35
3
刘文富.
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J]
.政治学研究,2001(2):67-75.
被引量:42
4
曹雅丽.
网络时代的中国青年政治参与[J]
.中国青年研究,2001(6):43-46.
被引量:29
5
叶绍灿.
基于网络文化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6(3):43-47.
被引量:7
6
金太军.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机制[J]
.政治学研究,1999(2):49-61.
被引量:36
7
李元书.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J]
.政治学研究,1998(2):18-26.
被引量:161
8
李元书,杨海龙.
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J]
.政治学研究,1997(2):14-22.
被引量:44
9
余振,郭正林.
中国大学生的家庭政治社会化[J]
.开放时代,1999(1):16-22.
被引量:4
10
袁振国,朱永新.
试谈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及过程[J]
.社会学研究,1988(1):120-12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2
1
程远芳,叶玲弟.
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8(2):12-14.
被引量:4
2
傅慧芳.
物质世界的消极冷漠与网络社会的积极主动——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两面性分析[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7(4):57-63.
被引量:6
3
罗咏辉.
政治学视阈下的校园网络文化探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6):7-10.
被引量:4
4
王刚锋.
网络时代下青年政治社会化探析[J]
.科教文汇,2010(5):195-196.
5
王全印.
“全脑概念”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研究[J]
.科技信息,2010(26).
6
刘根.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对策[J]
.全国商情,2011(6):74-75.
7
邓志强.
社会转型对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挑战及其应对[J]
.中国青年研究,2012(1):27-30.
被引量:9
8
邓志强.
新时期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37-42.
被引量:13
9
蒋广学,周航.
网络社会的本质内涵及其视域下的青年社会化[J]
.中国青年研究,2013(2):102-107.
被引量:14
10
罗旭.
走向合作的青年网络参政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3(11):97-10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0
1
王勇,苗丰盛,高兰,宋佳文.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的调研报告[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743-748.
被引量:2
2
张青子衿.
元宇宙技术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J]
.当代青年研究,2023(2):62-73.
被引量:2
3
郭雅荣.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
.理论观察,2021(5):168-170.
被引量:1
4
余泓波,苗红娜.
父母教养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政治效能感[J]
.复旦政治学评论,2023(2):172-195.
5
刘迎春,张晓雅.
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探微[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5):92-94.
6
樊迎光.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7):127-128.
被引量:2
7
陈凤兰.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负面影响及其应对[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17-19.
被引量:11
8
曾杨山川.
网络文化随谈[J]
.文学与艺术,2009(9):92-93.
9
彭榕.
现实的冷漠与网络的激情——青少年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政治参与的对比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1(7):82-85.
被引量:10
10
苗艳梅.
共青团动员青少年组织机构开展服务的现状调查——以北京市为例[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31(3):17-21.
被引量:1
1
闫丽娟,陈红.
第四媒体与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J]
.科学.经济.社会,2005,23(3):52-55.
被引量:4
2
吕福春.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发挥好共青团的职能作用[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2(2):32-34.
被引量:3
3
茹克娅,曹李海.
青年政治社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72-75.
被引量:3
4
陈红,李洁.
互联网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挑战与对策[J]
.社科纵横,2006,21(3):78-79.
被引量:4
5
陈政阳.
青年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6(6):16-19.
6
关于青年政治社会化[J]
.理论与现代化,1993(8):9-9.
7
白薇,王刚.
电信诈骗犯罪的组织结构及侦查方法[J]
.重庆与世界,2012,29(1):26-27.
8
田湘波,何亚霓.
网络政治参与和廉洁政府建设[J]
.廉政文化研究,2012,3(4):52-60.
被引量:2
9
赵宗锋.
略论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J]
.理论与现代化,1996(12):20-23.
被引量:1
10
唐清云,唐秀玲.
大众传媒对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
.青年探索,2003(4):23-25.
被引量:4
中国青年研究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