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共7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参考文献8
-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0-19.
-
2李景治,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
3[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225—226,225.
-
4[美]彼得·豪尔,罗斯玛丽·泰勒.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A].薛晓源,陈家刚.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96,197—198.
-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6刘泽华,葛荃,刘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导论[J].天津社会科学,1989(2):12-17. 被引量:24
-
7彭景阳.制度创新与农村政治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5):8-13. 被引量:7
-
8李景治.资本主义民主的两重性[J].科学社会主义,2005(6):89-9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7
-
1门三姗.俄罗斯学者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1998(2):20-24. 被引量:3
-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362、236、250、312、313、312页.
-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4[美]乔·萨托利著.《民主新论》[M].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
5.《民主新论》[M].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
7杨光秋.村民自治研究价值新探[J].中国社会工作,1997(1):29-3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2268
-
1张露.1989年~2002年农民政治参与文献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23):77-78.
-
2丁社教,马丽.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82-85. 被引量:3
-
3刘平斋.邓小平与1975年的整顿[J].社会科学研究,2004(5):11-14. 被引量:1
-
4宁健.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特性探析[J].学术论坛,2004,27(5):11-14. 被引量:1
-
5蒋辉明,王敦琴.邓小平“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内涵[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6.
-
6徐国保.执政党决策思维的价值取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7-9.
-
7宋仕平.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02(4):35-36. 被引量:2
-
8张清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策略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02(4):37-38.
-
9许珍.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J].社会主义研究,2002(4):56-57. 被引量:3
-
10牛先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新世纪人类文明之走向[J].社会主义研究,2002(4):74-7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01
-
1王玉明.论政府制度创新——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6):90-94. 被引量:26
-
2刘祖云.社会转型: 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6):35-40. 被引量:66
-
3王忠武.制度创新论纲[J].文史哲,1995(4):12-18. 被引量:6
-
4孙代尧.政治渐进主义——邓小平政治改革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3):3-13. 被引量:8
-
5李景治.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思想[J].理论视野,2004(5):37-38. 被引量:1
-
6林尚立.领导与执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政治学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6):37-44. 被引量:135
-
7王彬.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2,22(10):110-112. 被引量:4
-
8黄连庆.培育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文化[J].图书馆学刊,2005,27(4):16-17. 被引量:20
-
9匡自明,韦锋.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悖论分析:动力与困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2):11-15. 被引量:5
-
10秦剑.构建和谐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6,26(2):48-50. 被引量:79
引证文献15
-
1沈大涛.政府制度创新的价值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7(6):1-5.
-
2肖陆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22(1):52-55. 被引量:1
-
3秦国民.试论政府制度创新的价值[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33-35.
-
4秦国民,沈大涛.政治风险视角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J].新西部(理论版),2008(3):99-99.
-
5毛振军.邓小平政治和谐发展论研究——以民主、效率、稳定的多元建构为视角[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3):3-4. 被引量:2
-
6史丹,乔艳洁.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动力及阻力因素分析[J].黑河学刊,2008(2):76-77. 被引量:5
-
7张娟.制度创新: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30(1):116-120. 被引量:3
-
8王同昌.实现以人为本的对策研究[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22-27.
-
9葛荃.制度创新拟或理念更新——社会转型期改善民生问题的行政文化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12(1):56-61. 被引量:3
-
10刘乃源,马雪松.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J].广西社会科学,2012(9):5-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38
-
1相清平.文献计量视域中的国内政治和谐研究述略与思考[J].淮海文汇,2011(3):16-21.
-
2刘芳.社区作为“理性生态人”:内涵、结构和功能分析[J].社会工作,2008(14):30-32. 被引量:1
-
3张娟.政制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与本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3):40-45.
-
4贺小慧.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基于左权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273-276. 被引量:1
-
5黄珊娜.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人本化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5):45-46. 被引量:1
-
6李靖,张舜禹.东北地方政府创新动力之现状、原因与对策——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8-23. 被引量:6
-
7闫辰,王海荣.探寻制度创新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路径:一个文献综述[J].理论观察,2014(4):19-21.
-
8江若尘,陆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及其评估——基于全球比较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10):71-80. 被引量:30
-
9杨文超.和谐党政关系的内涵特征与创新改革[J].经济视野,2014,0(22):465-466.
-
10刘乃源,马雪松.和谐社会视域下政治制度建设的理念定位与实践途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254-257.
-
1郭济.政务公开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经之路——《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序言[J].中国行政管理,2005(4):107-108. 被引量:1
-
2杨党校.全球化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2005,28(2):34-37.
-
3李红波,颜佳华.国内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云南社会科学,2006(2):26-30. 被引量:11
-
4邱永文.中国现阶段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49-53. 被引量:4
-
5屈群苹.政治生活的契约化:社会契约论发展演进的逻辑[J].湘潮(理论版),2008(7):51-52. 被引量:1
-
6孙景珊.政治发展研究述要[J].理论界,2007(1):145-147.
-
7芦阳.在借鉴与创新中探索我国的电子政务之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7-8.
-
8朱汉平.WTO背景下的行政文化:借鉴与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02(6):17-19.
-
9杨立新.政治文明建设创新的几个重要问题[J].理论前沿,2003(17):18-19. 被引量:3
-
10陈宏彩.权利救济与社会和谐:内在逻辑及其制度创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1):3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