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的三种向度及其资源观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5,共6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5
-
1里夫金等.《熵:一种新世界观》,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第29-30页,第30页.
-
2怀特海 刘放桐.《思维方式》[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
3杨本洛.《经典热力学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科学出版社,1996,第20页.
-
4A.N.怀特海.《观念的冒险》,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第266-267页.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共引文献1407
-
1吴克峰.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历程[J].天津社会科学,2004(4):64-66. 被引量:2
-
2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3吴献成,刘纯,王洪浪.人的行为终极目标焉存探析[J].求索,2004(7):153-155. 被引量:2
-
4于海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J].求索,2004(7):159-161. 被引量:2
-
5张守民.唯物辩证法是我们时代真正的智慧[J].高校理论战线,2004(7):28-34. 被引量:1
-
6李恒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邓小平理论体系[J].学术研究,2004(8):5-10.
-
7邵腾.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双维多级构造的整合研究[J].学术月刊,2004,36(8):33-39. 被引量:1
-
8陈乃圣,陈明.简论马克思学说的科学贡献——对“世纪疑案”一文的质疑[J].理论学刊,2002(6):58-60.
-
9李小虎.毛泽东逻辑观念的嬗变及其意义[J].理论学刊,2002(6):82-86.
-
10张达.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起源史观[J].理论学刊,2002(6):102-105.
-
1刘玉珂.生态世界观、生活方式与资源问题的解决[J].求索,2007(12):142-144. 被引量:3
-
2蒙闽.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60周年征文(2) 从神学的构成因素审视三自爱国运动的神学基础[J].天风,2010(6):30-31.
-
3精神疲惫时别做决定[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6(7):61-61.
-
4张悦,娄淑华.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三种向度[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2(2):17-18. 被引量:1
-
5刘莉莉.工作,并幸福着[J].IT经理世界,2005,8(7):90-91.
-
6论坛荟萃[J].哲学动态,1999(6):31-34.
-
7李卫忠,张秋良,唐晓燕.可持续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9-52. 被引量:2
-
8一级品位 E级奔驰[J].新财富,2008(1):111-111.
-
9魏水.和谐社会不可缺少“人水和谐”[J].中国经济信息,2005(8):18-19.
-
10李海星.“天人合一”的新视点[J].凉山大学学报,2000,2(3):1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