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神经组织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非神经组织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研究进展朱盛修王岩使用非神经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可追朔到上一世纪.1880年,Gluck首先使用脱钙骨桥接神经缺损;本世纪初Foramiti、Kirk、Wrede及Weiss分别使用动脉、筋膜管、静脉及冷冻干燥动脉等修复神经缺损...
作者
朱盛修
王岩
机构地区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出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58,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桥接体
人工合成
自体静脉
肌肉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1
王岩,中华创伤杂志,1994年,10卷,217页
2
顾立强,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3年,16卷,125页
3
张爱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2年,15卷,171页
4
谢卫国,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1年,14卷,210页
5
王岩,中华医学杂志,1990年,70卷,673页
6
孙吉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6年,9卷,68页
同被引文献
9
1
尹维田,季守贤,崔树森.
周围神经静脉桥接─—神经断端留有间隙临床应用初步观察[J]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8):491-493.
被引量:8
2
殷琦,陆裕朴,褚晓朝,胡蕴玉,石凯军,黄耀添,王军,付炳峨.
晚期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临床及实验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9):596-599.
被引量:40
3
钟世镇.
周围神经基础研究的进展[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13(1):1-2.
被引量:28
4
尹维田,潘清,崔树森,郝文学,张志新.
神经生长因子促周围神经再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13(1):6-8.
被引量:27
5
姜保国,吉田泰二.
周围神经小间隙动脉桥接后的组织学观察[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8,14(1):50-52.
被引量:15
6
宋修竹,顾玉东,徐建光,李继峰.
不同对位情况下神经直接缝合与小间隙套管法修复的疗效比较[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8,14(4):250-251.
被引量:19
7
张哲敏,凌彤,张克亮,邵新中.
生物膜包裹神经缝合口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9,15(1):48-49.
被引量:9
8
张少成,赵杰.
静脉包复法修复周围神经部分损伤[J]
.手外科杂志,1992,8(2):91-92.
被引量:3
9
朱家恺.
骨骼肌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初步小结)[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2,6(4):193-19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闫乔生.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J]
.医学信息(云南),1998,11(5):43-45.
被引量:3
2
张少成,张雪松,郑旭东,陈军春,王立宏,禹宝庆,闰国章.
肌膜包裹法治疗灼性神经痛[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17(2):81-83.
被引量:5
3
张少成,郭福玲,张雪松,马玉海,潘永太,麻文谦,刘传法.
带蒂肌膜瓣重建神经外膜的临床研究[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20(1):27-2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潘永太,张少成.
肌外膜转位重建神经外膜的实验研究[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4):230-232.
被引量:2
2
张国强,王岩,张少成,张雪松,黄鹏,柴伟,王秀丽,唐佩福,刘明.
神经旁路营养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J]
.武警医学,2007,18(5):333-334.
3
苏佳灿,李卓东,禹宝庆,曹烈虎,张春才.
汶川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14例诊治体会[J]
.中国骨伤,2008,21(10):739-740.
被引量:1
4
朱红伟,张少成.
陈旧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与神经功能重建[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0):3757-3761.
被引量:1
5
曹瑞治,刘恒,宋琳,余英剑,李桂涛,王磊,穆天旺,黄小芳.
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血管新生的影响[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10):848-851.
被引量:1
6
马清泉.
根性神经痛的诊治[J]
.甘肃科技,2011,27(2):138-139.
7
赵睿,蒋毅,丛锐,张航,鲜航,臧成五.
人工神经鞘管预防周围神经鞘瘤术后刺激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2):133-136.
被引量:1
8
王霞,李六一,尹继云,魏爱环.
神经损伤病人术后的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跟踪研究(附15例报告)[J]
.中原医刊,2001,28(4):22-23.
9
张文志,赵睿,臧成五,张建磊,马继,陈永祥,孟泽祖,丛锐.
小口径人工神经鞘管预防手部指神经挤压伤后神经病理性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17,33(1):44-46.
被引量:1
10
王海亮,武震,李树学,张梓荣.
生物粘接端端缝合法修复外周神经的实验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9):1298-1299.
被引量:4
1
刘晋才.
非神经组织桥接神经缺损的进展[J]
.创伤杂志,1990,6(2):114-117.
被引量:2
2
袁凤来,陈飞虎,陆伟国,李霞,吴繁荣,张腾跃,王玉.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非神经组织中的功能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2):147-150.
被引量:7
3
易西南.
雪旺氏细胞植入桥接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J]
.局解手术学杂志,1997,6(2):35-36.
被引量:1
4
刘晋才.
非神经组织桥接神经缺损的远期观察[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5,11(3):154-156.
被引量:2
5
张鹏,沈忆新.
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缺损区域的桥接体[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4):282-284.
6
汤锦波,侍德,顾永强.
非神经组织束间移植修复神经缺损[J]
.中华创伤杂志,1995,11(1):14-16.
7
李建国,王金平.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J]
.解剖科学进展,2004,10(3):275-278.
被引量:5
8
程阳,刘孝东.
酸敏感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0):50-51.
被引量:1
9
赵建军,周桂芬,满景华,李泽山.
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桥接家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J]
.解剖学杂志,2002,25(1):52-55.
被引量:2
10
杨超,葛宝丰,刘兴炎,哈英娣,范顺才,钱震.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在冻融肌移植体中再生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6):428-430.
被引量:1
中华创伤杂志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