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灸法防治中风,取穴以循经取穴和部位取穴,进行补气固本、活血通络综合治疗,灸法多用化脓灸,且注重灸后调摄。
作者
张红梅
陈雪功
马树田
机构地区
安徽中医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出处
《广州医药》
2007年第3期56-57,共2页
Guangzhou Medical Journal
关键词
中医
灸法
中风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7
参考文献
6
1
宋·窦材著,李晓露,于振宣,点校.扁鹊心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18—19.
2
清·吴谦.医宗金鉴(第五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156.
3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12.。。。
4
明·陈言.杨敬斋针灸全书[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172.
5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07~208
6
宋·王怀隐,等编.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014,2016,1749,1755,1756.
共引文献
20
1
张翠红.
阴有阳疾者 取之下陵三里略释[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285-286.
2
晏飞,张玉萍.
《太平圣惠方》“(疒呙)疮”考释[J]
.中医文献杂志,2006,24(2):13-14.
3
杨贤海,袁发慧.
周围性面瘫针灸辨治通络四法[J]
.中医药学报,2006,34(3):57-58.
被引量:1
4
马树田,方晓阳.
灸法衰落原因的探讨与思考[J]
.医学与哲学(A),2006,27(9):60-62.
被引量:3
5
夏李浜,侯冬芬,张金喜,孙洁,姜睿.
中医对“多睡”的认识[J]
.中医药学报,2007,35(6):6-7.
被引量:2
6
高新颜,张冰,吴嘉瑞.
《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来源及药性特征[J]
.中医研究,2008,21(5):49-50.
被引量:3
7
张翠红,刘占文,刘立公.
“阴核发来如升大”含义辨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46-47.
被引量:1
8
张瑞贤,杨华,张卫,易红.
古代汤剂的文献学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0):794-799.
被引量:12
9
刘婧,王凡,杜小正,东贵荣.
腧穴配伍源流及规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80-282.
被引量:7
10
李娴,王娜,卫向龙,张振凌.
生地炭、熟地炭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8):1737-1739.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9
1
于学平,齐欢,黄昕.
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21-23.
被引量:16
2
杨进廉,宋军,杨金蓉.
不同针刺部位对痉挛大鼠模型脑及脊髓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08,24(2):37-39.
被引量:34
3
丁淑强,侯振坤.
醒脑开窍法配合谷透刺治疗脑卒中后手指痉挛[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3,2(5):246-247.
被引量:3
4
孙毓,张志刚,赵素杰.
灸气海关元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2):51-51.
被引量:26
5
张闻东,陈幸生,韩为,陈浩,俞红五,周婷.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5):11-12.
被引量:43
6
陈景亮,凌方明,高敏,黄年斌.
养阴通痹解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4):37-38.
被引量:6
7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被引量:6138
8
华金双,李丽萍,朱现民.
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SOD、MDA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6,26(8):595-597.
被引量:25
9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被引量:15780
10
谭宝璇,陈洁文,李小英,戴吉雄.
针刺颅骨矢状缝区对健康人脊髓反射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4(1):45-4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于颖梅,李冰,李影华,张雪,袁宏伟,吴雪梅.
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3):225-226.
被引量:3
2
李志燕,易琼,潘军,丁敏.
大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13,19(6):55-57.
被引量:14
3
庄朝安,叶晓倩,江一静,杨珊莉,陶静,陈立典.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综述[J]
.世界中医药,2016,11(12):2817-2820.
被引量:30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宋修德.
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实践与探索[J]
.新疆技术监督,2000(2):31-32.
2
林秋群,余丽娥,梁国平,莫嫦.
左旋氨氯地平加耳穴压豆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
.现代医院,2014,14(6):69-70.
被引量:6
3
李原浩.
电针联合替扎尼定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评价[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12):2272-2274.
被引量:6
4
郭亚芸,张闻东,陈赟.
灸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4):72-74.
被引量:3
5
杨晓,董洪英.
中医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0):3-5.
被引量:2
6
林艮秋.
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7):206-208.
被引量:1
7
马育轩,马端鑫,滕林,郭蕊珠,周海纯.
自拟补气行血汤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15,32(4):85-87.
被引量:2
8
徐永亦,廖穆熙.
毫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0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5,47(2):63-64.
被引量:21
9
刘正茂,韦丹.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2015,38(4):12-14.
被引量:7
10
彭国赞,余帝钱.
温灸疗法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康复疗效观察[J]
.中国处方药,2016,14(7):86-87.
被引量:1
1
马红梅,侯新聚,万国强.
中医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5):3568-3571.
被引量:12
2
达古拉.
浅谈中医灸法的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09(6):80-81.
被引量:3
3
王夏菲,曹彬,姚维琪,张栏译,魏环,陈以国,卞镝.
重阳气顺天时辨体质之灸法养生观[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582-2584.
被引量:1
4
徐坡,孙腾,朱洪.
大剂量生黄芪在ICU中的应用[J]
.新中医,2011,43(1):156-158.
被引量:8
5
鲁卫.
百病从腿养(十一)——腿疗防治中风[J]
.长寿,2011(10):64-65.
6
邹忆怀,高颖,陈志刚.
华佗再造丸:百年古方 专家详解[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06(3):12-15.
被引量:1
7
蔡黎,黄谷,周端,吕桦.
穴位刮痧疗法防治中风疗效观察[J]
.临床荟萃,2013,28(4):445-446.
被引量:1
8
姜德友,刘菲.
中风病食疗源流考[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1):2250-2251.
被引量:6
9
刘明德,薛素贞.
中医灸法延缓衰老作用分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2):198-198.
被引量:3
10
铁一,闫咏梅.
从滋补肝肾谈防治中风[J]
.甘肃中医,2011,24(2):5-6.
广州医药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