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杰出贡献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物质基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战略重点是塑造高素质的人;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其目标是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其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为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
钱建华
杨雪英
机构地区
淮海工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党史博采(下)》
2007年第06X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邓小平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分类号
A849.16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
1
周志平.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J]
.重庆社会科学,2007(6):11-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陈首珠,朱湘虹.
用以人为本思想统领和谐社会的建设[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154-156.
1
徐晓明.
议科学发展观理论与现实意义[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9,0(7):85-86.
2
张湘霓.
求真务实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1):7-8.
3
冯大龙.
企业工会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浅谈[J]
.大江周刊(论坛),2011(2):118-119.
4
王美霞.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意义[J]
.作家,2007,0(14):225-226.
5
万俊.
浅谈如何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质量[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2):17-17.
被引量:1
6
刘光勇,赵俊.
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要求[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1):11-13.
7
李兴家.
对厂务公开的思考[J]
.工运研究,2008(14):22-25.
8
黄宗万.
坚持以人为本抓监狱民警队伍建设[J]
.中国监狱学刊,2013,28(6):77-79.
9
周书俊.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J]
.宁夏党校学报,2005,7(2):52-55.
被引量:1
10
郭海军.
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J]
.当代思潮,2004(5):26-31.
被引量:7
党史博采(下)
2007年 第06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