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被引量:
2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生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都很重视民生,都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手段。概括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生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以及他们在民生问题上所取得的经验和共识,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关注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者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的高度体现;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所在。
作者
黄克亮
机构地区
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
出处
《探求》
2007年第3期9-16,共8页
关键词
民生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分类号
D64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9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199
1
郭华茹.
论人的需要与改善民生[J]
.学术论坛,2008,31(2):155-158.
被引量:5
2
汪天文.
民生问题:欧盟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着力点简析[J]
.国外理论动态,2008(7):62-65.
被引量:3
3
汤莉兰.
从前苏联解体看民生问题的重要性[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248-249.
被引量:1
4
姜丽华.
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41-42.
被引量:1
5
谢晖.
法治保守主义思潮评析——与苏力先生对话[J]
.法学研究,1997,19(6):48-57.
被引量:61
6
王人博.
论民权与人权在近代的转换[J]
.现代法学,1996,18(3):26-34.
被引量:22
7
马海燕.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6):11-15.
被引量:24
8
夏勇.
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4-23.
被引量:127
9
林钧昌.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59-62.
被引量:13
10
李根,张晓松.
云南民族团结的特点、发展规律及成因探析[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4(3):99-10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1
1
王素华.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生问题解读[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26(2):14-16.
被引量:2
2
王素华.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生问题解读[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3):24-25.
被引量:1
3
吴宏洛,徐子清.
发展民生 谋求民利 执政为民[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9-35.
被引量:2
4
王素华.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生问题解读[J]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23-27.
5
彭中礼.
民权与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2(5):81-86.
被引量:5
6
彭中礼.
从民权到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2):204-209.
被引量:4
7
王亮,彭中礼.
民生的法哲学之维——历史的视角[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14-19.
被引量:1
8
李湘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探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8.
被引量:10
9
朱静娜.
加快改善大连民生问题的对策与建议[J]
.世纪桥,2009(15):136-138.
10
赵中源,梅园.
回顾与反思:理论界关于民生若干问题的研究[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4):101-104.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丁明俊,沈梦磊.
近十年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述评[J]
.民族学论丛,2022(3):52-58.
2
王旭.
做主:民主观念的多重维度与近代中国政治话语之演进[J]
.复旦政治学评论,2021(1):107-141.
3
董少东.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生问题解析[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9(6):56-57.
4
彭中礼.
从民生救国到民生治国——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的法理逻辑[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6):173-176.
5
刘薇洁.
发展民主、改善民生是为了顺应民意[J]
.知识经济,2010(1):176-177.
被引量:1
6
贺方彬.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生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J]
.长白学刊,2010(6):26-29.
被引量:1
7
王禹军.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述评[J]
.理论导刊,2010(11):90-92.
被引量:2
8
林洁.
构建公平正义利益协调机制的经济学思考[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2):38-39.
9
晓林,罗重谱.
民生视野的“重庆实践”[J]
.重庆社会科学,2011(1):92-99.
被引量:1
10
王峰.
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研究综述[J]
.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4):46-48.
1
陈松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6):23-27.
2
刘海霞.
当前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
.红旗文稿,2009(19):4-7.
被引量:3
3
郭小丹.
“以人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6):40-41.
4
王小龙.
法律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
.宁夏党校学报,2012,14(6):69-72.
5
谭培文.
对和谐社会的利益概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2):59-65.
被引量:14
6
张正光.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2):44-48.
被引量:1
7
潘嵩,王慧智.
浅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15):487-487.
8
张正光,郭慧.
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 迎接“十六大”[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4):5-7.
9
吴海苗.
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1):3-4.
被引量:1
10
耿虹.
论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和途径[J]
.传承,2009,0(24):22-23.
被引量:1
探求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