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南亚》
2007年第1期7-14,共8页
Southeast Asia
二级参考文献8
-
1任东来.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国际体制理论[J].欧洲研究,1999,20(2):26-34. 被引量:6
-
2曹云华.东盟面临的十大挑战[J].当代亚太,1998(4):46-51. 被引量:4
-
3辜正坤.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4):44-51. 被引量:88
-
4苏长和.自由主义与世界政治——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7):15-20. 被引量:48
-
5王子昌.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合作机制——东盟合作机制变迁的社会学考察[J].东南亚研究,2004(6):29-33. 被引量:5
-
6刘颖.小约瑟夫·奈、罗伯特·基欧汉与跨国关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3):84-87. 被引量:1
-
7H.J.Ni,M.Y.Huang,Y.Zhu,P.Liao,R.Z.WU,B.D.Sun.Application and study in aluminum melt degassing technologies[J].China Foundry,2004,1(S1):7-13. 被引量:27
-
8张振江.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东南亚研究,2004(3):11-15.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41
-
1黄大慧,韩爱勇.东亚地区主义研究评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3):135-149. 被引量:10
-
2刘丰,张睿壮.关于几个重要国际关系术语中文译法的讨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0):69-74. 被引量:14
-
3刘险得.东盟一体化过程中的“外溢”效应[J].法制与社会,2008(7):180-181.
-
4张振江.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回顾与评价[J].东南亚研究,2006(3):8-12. 被引量:1
-
5赵洪.东盟与东亚经济合作[J].亚太经济,2006(4):12-15. 被引量:3
-
6赵洪.东盟的区域一体化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J].东南亚,2006(2):1-7. 被引量:1
-
7喻常森.东盟在亚太多边安全合作进程中的角色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24(4):59-66. 被引量:13
-
8谢碧霞,张祖兴.从《东盟宪章》看“东盟方式”的变革与延续[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25(4):37-44. 被引量:14
-
9张振江.区域主义的新旧辨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01-108. 被引量:7
-
10李皖南.东盟经济一体化及其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J].亚太经济,2009(6):8-1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吴波汛,罗会琳.环境治理的动力学分析:以湄公河地区为例[J].国别和区域研究,2021,6(2):133-155. 被引量:1
-
2李付学,佘晓燕.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及完善[J].东南亚纵横,2009(8):16-19. 被引量:3
-
3陈红,唐滔智.中国—东盟会计环境及其会计协调[J].现代商业,2009(35):221-223. 被引量:11
-
4冯俊萍.中越会计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0(1):55-59. 被引量:4
-
5骆华松,李锋.云南多边产业合作最优合作模型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2):65-71. 被引量:1
-
6方芸,马腾飞.云南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成就、问题与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2010(4):65-69. 被引量:2
-
7梁淑红.中国—东盟各国会计完全趋同探析[J].会计之友,2012(4):124-126. 被引量:3
-
8贺圣达.云南参与GMS合作20年:述评与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11-18. 被引量:4
-
9赵梅,袁静梅,谭淑娟.中国云南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状况及对策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11):47-51. 被引量:1
-
10冯峥.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制度:互动模式及实证[J].国际政治研究,2014,35(6):76-90. 被引量:3
-
1赵文骝.东盟经济合作的成果与前景[J].世界经济,1984,7(2):53-58.
-
2徐佩文.“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经济合作浅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12-13. 被引量:4
-
3杨宇白,李一峰.云南对外开放与东盟经济合作[J].经济问题探索,2007(8):187-190. 被引量:3
-
4朱树淼.东盟经济合作的特点[J].国际经济合作,1995(4):60-60. 被引量:1
-
5张彦.东盟经济合作的建构主义解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162-165.
-
6钟秋绮.深圳与东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8(12):38-40.
-
7易华,邓永毅.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进一步深化与东盟经济合作的重大历史机遇[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1(1):87-89.
-
8王茂林.加强区域一体化 应对经济全球化——“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的前景分析与对策研究研讨会”开幕词[J].生产力研究,2004(11):107-108.
-
9张友良,梁多良.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经济合作问题探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80-82. 被引量:3
-
10陆兵.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努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在广西生产力发展和东盟经济合作的前景分析与对策研究研讨会上的讲话[J].生产力研究,2004(12):9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