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血压病脉诊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高血压病脉诊的临床研究和客观化研究进行综述。脉位、脉形、脉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具一定特异性。脉诊客观化研究手段日趋成熟完善。对高血压病的早期监测、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
范晔
邹志东
张炎
黄珠晶
机构地区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吉林省延边人民医院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2-563,共2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No.KJ2005-9)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脉诊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62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27
1
戴自英,陈灏珠,丁训杰,等.实用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155.
2
达庆维 费兆馥 徐建国.老中医谈脉诊的重要性及其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3:14-14.
3
郑意珍.
寸口脉判断高血压的研究[J]
.新中医,1993,25(7):54-55.
被引量:5
4
刘亦选,冼绍祥,刘小虹.
1239例原发性高血压证治规律分析[J]
.新中医,1993,25(10):20-23.
被引量:23
5
孙正和,宓世淳.
高血压特殊脉象的临床探讨[J]
.光明中医,1998,13(2):8-9.
被引量:8
6
袁肇凯,郭振球.
郭振球教授对高血压病凭脉辨证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10):15-18.
被引量:21
7
周永莹 李曼姝.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弦脉的血液动力学观察.北京医学院学报,1984,16(2):129-129.
8
费兆馥 徐惠珍.脉诊的探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5:47-47.
9
王秀兰,盖佳.
高血压病例脉象与眼底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2):173-173.
被引量:7
10
赵恩俭.高血压88例脉象图分析[J].天津医药,1982,(1):38-38.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李莉,姜玉新,乌正赉,纪宝华.
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2):126-129.
被引量:115
2
岳沛平,宋起,陶新民.
弦脉的分类及血流动力学分析[J]
.江苏中医,1996,17(12):48-49.
被引量:15
3
R.F施密特 G特夫斯.人体生理学血管系统的功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460.
4
陈灏珠.实用内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89-1290.
5
傅聪运.脉象形成机理的研究[C]..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进展讲稿汇编[C].,1985.98.
6
赵恩俭.高血压88例脉象图分析[J].天津医药,1982,(1):38-38.
7
胡熙明.建国四十年中医药科技成就[M].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1.
8
程化奇,李重恩,刘云尧,等.中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4
9
费兆馥.中国脉诊研究.第1版.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103
10
傅聪远.滑脉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论文汇编四诊研究专辑(二),1987,:109-109.
共引文献
162
1
吕玮.
老年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J]
.今日健康,2016,15(3):325-326.
2
陆小左,石强,邢淑丽,曹宏梅.
中医脉诊标准研究的若干探讨[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3):113-115.
被引量:11
3
宓云峰,蔡飞,王伟红,傅可可,劳维斯,夏卫东.
针刺心经合穴对左手寸部脉图参数的影响[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6(2):90-92.
被引量:5
4
王金荣.
高血压病中医证侯的研究近况[J]
.黑龙江中医药,2004,33(3):63-64.
5
张晓琳,黄文.
高血压病中医病证及其体质规律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2):55-57.
被引量:2
6
王庆英.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83-884.
被引量:1
7
夏卫东.
原发性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的关系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9):398-399.
被引量:7
8
文秀华,张云飞.
脉图——脉诊客观化的标尺[J]
.新疆中医药,2004,22(5):61-64.
被引量:3
9
高尔鑫,廖圣宝,董昌武,张雪冰.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4):60-63.
被引量:3
10
燕海霞,王忆勤,李福凤.
中医脉象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1):62-64.
被引量:62
同被引文献
63
1
陈素云,林院昌,孟庆棣,许俊杰,陈育尧,谢志斌,刘池,刘伊丽,宣文兰.
血液流变性和心功能在脉象形成中的作用[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3,13(2):144-146.
被引量:6
2
袁肇凯,郭振球.
郭振球教授对高血压病凭脉辨证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10):15-18.
被引量:21
3
郑意珍.
寸口脉判断高血压的研究[J]
.新中医,1993,25(7):54-55.
被引量:5
4
赵玉霞,张运,范觉新,张梅,魏绪娟.
桡动脉脉图在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定量监测中的价值[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4,32(1):52-57.
被引量:4
5
戎平安.
92例高血压病脉象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05,34(4):14-14.
被引量:8
6
林水淼,陈沙维,刘仁人,薛人华.
固本通脉复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0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9(1):10-12.
被引量:6
7
刘素蓉,高艳琼,王敏.
中医脉痹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2006,27(11):1315-1316.
被引量:13
8
太加斌,朱德增,凌昌全.
原发性肝癌患者脉图变化特点及其机理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4):263-267.
被引量:22
9
马良宵,牛欣,杨学智,司银楚,高蔚,张治国,牛淑冬.
影像学技术在脉“形”属性特征获取上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5):153-156.
被引量:6
10
张俊利,蔺嫦燕,杨琳,张松,吴广辉,李小帅.
脉搏波波形特征信息检测及与部分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分析[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12(2):104-107.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4
1
鉏桂祥,江启中,许家佗,费兆馥.
多巴酚丁胺与心得安对家犬脉象图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5):92-94.
被引量:1
2
韩晶,安佰海,吉中强,卢英红.
从弦脉谈高血压的诊疗[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3):428-430.
被引量:5
3
金永梅,翟笑枫,苏永华.
肝癌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5,21(4):44-45.
被引量:4
4
毕紫娟,崔骥,许家佗.
高血压病弦脉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7):3530-353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陈宇奇,陈彦坤,石天爱,谢梦洲.
80例不同肝功能指标体检人群脉象频域参数差异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134-138.
被引量:4
2
吕心欣,蒋萍,曾素华.
穴位敷贴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3,55(20):158-161.
3
林成仁,任建勋,李磊,任钧国,刘光宇,刘建勋.
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4):4357-4361.
被引量:20
4
李甜,刘雪梅,刘媛,陆小左.
高血压弦脉脉图与血流变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230-233.
被引量:12
5
林炳岐,关静,戴宁,李峰.
中医脉诊学现代化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7,12(7):1706-1710.
被引量:14
6
马臻,刘雁云.
中医辨证不同证型湿疹患者的脉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18):57-60.
被引量:1
7
王妙然,李秋艳,鲁韵帆,王旭杰,张蕊,张雪雪.
高血压脉象客观化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2):236-243.
被引量:9
8
熊丽辉,赵书彬,张晶.
弦脉临床运用之变法解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1):1-3.
9
刘文霞,田雪琪,张彦峰,巴淑婷,周新淑,朱小河,李福凤.
高血压病舌、面、脉诊信息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6):1034-1036.
被引量:2
10
王庆丽,唐文娟,刘颖,梁斌斌,齐东旭,王云娜,杨彤.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老年外周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5):164-166.
被引量:1
1
傅骢远.
脉诊浮、沉、虚、实的客观指标探讨[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0):603-605.
被引量:8
2
徐洪文.
脉象图与脉诊客观化[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2):12-13.
被引量:1
3
秦黎虹.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与机理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102-105.
被引量:8
4
金永梅,翟笑枫,苏永华.
肝癌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5,21(4):44-45.
被引量:4
5
谢利.
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2003,16(9):4-5.
被引量:4
6
唐贤彪,谭子虎.
中风病“外风”“内风”学说的沿革[J]
.河南中医,2013,33(4):615-616.
被引量:8
7
星全章.
藏医学对肿瘤的认识[J]
.中华医史杂志,2000,30(1):32-34.
被引量:3
8
李静,陈超.
黄芪抗衰老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92-93.
被引量:19
9
张智华.
药对在外感和内伤疾病中功效比较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9):82-83.
10
董欢乐,吕玮坤,郑刚.
益心舒胶囊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展[J]
.黑龙江中医药,2016,45(2):65-67.
被引量:8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