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融混业经营下的利益冲突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益冲突往往导致混业经营所应当具有的成本节约或所期待出现的“协同效应”被抵消。从本质上讲,利益冲突属于“代理人成本”问题,由信息的不对称、客户关系的亲疏及激励因素的强弱等原因引起。以“中国墙”制度为核心,搭配强制信息披露等制度乃是解决此金融监管难题的最佳选择。
作者
杨惠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贸易法学院
出处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35,共3页
South China Finance
基金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3CFX019)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金融混业
利益冲突
“中国墙”制度
强制信息披露
分类号
F83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4
1
郑庆寰,林莉.
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与监管[J]
.南方金融,2006(8):31-34.
被引量:11
2
施敏雄.银行与证券业务兼营之利益冲突.台北市银月刊,1991,(11).
3
柴荣.
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地区金融机构法律职能的变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34-38.
被引量:2
4
黎四奇.
金融企业集团监管中的金融防火墙法律制度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1):107-112.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赵建中,陆丰.
简论李国鼎的财政金融思想[J]
.台湾研究,1998(2):45-49.
被引量:1
2
胡石青.
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风暴的启示[J]
.台湾研究,1994(2):55-60.
被引量:1
3
谢斌.
现阶段我国跨市场金融风险相关问题初探[J]
.上海金融,2005(7):25-28.
被引量:8
4
张春光.
香港维护金融稳定的经验及借鉴[J]
.南方金融,2005(9):28-29.
被引量:2
5
[1]Hary McVea.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 regula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M]. London: Claredon Press,1993.
6
[2]E博登海默.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
[3]Joseph J Norton. 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the 1990s [M]. London: Lloyd′s of London Press Ltd, 1991.
8
石滋宜.台湾金融风暴将来临[J].独家报道[Z].,2000..
9
98回顾—岛内经济篇[J].台湾周刊,1999,(8):3-3.
10
1999年台湾经济的挑战与展望[J].台港澳情况,1999,(2):28-28.
共引文献
19
1
罗峰.
金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救助义务的正当性研究[J]
.证券法律评论,2022(1):442-464.
2
史际春,朱大旗,杨子蛟,邱潮斌.
2004年经济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
.法学家,2005(1):68-74.
3
戴斌.
浅谈保险集团混业经营财务风险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2010(2).
4
黎四奇.
对我国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所触发关键性法律问题之思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2):138-143.
被引量:2
5
之恺.
2005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2):168-176.
6
傅丽萍,刘建启.
金融集团法律问题研究[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6):145-148.
7
丁浩,许长新.
我国现阶段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载体刍议[J]
.上海金融,2008(3):52-56.
被引量:3
8
郑庆寰.
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研究——基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分析[J]
.南方金融,2008(3):5-9.
被引量:17
9
郑庆寰.
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对比分析--从道德风险视角的考察[J]
.经济问题探索,2008(6):9-13.
被引量:9
10
李若瑾.
警惕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J]
.财经科学,2009(2):18-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9
1
刘仁松.
论金融混业经营的条件约束[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1):9-11.
被引量:7
2
李金泽.
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法制与自律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兼论我国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国际金融研究,2004(10):35-43.
被引量:21
3
曹晓晶.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启示[J]
.中国经济周刊,2005(5):41-41.
被引量:6
4
马长有.
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05(3):55-60.
被引量:19
5
吴青.
混业经营在美国的最新发展[J]
.中国金融,2005(10):64-65.
被引量:1
6
冯平,李健,李绍飞.
地下水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4):61-66.
被引量:13
7
邱兆祥,秦泓波.
全能型模式不是金融混业的必然选择——谈在金融混业趋势中的战略定位[J]
.浙江金融,2007(6):4-5.
被引量:3
8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9
(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1959.
10
徐晓敏.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1.
引证文献
4
1
林敏.
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专门化[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34(2):140-149.
2
赵晓敏.
对我国金融业体制创新的再思考[J]
.现代审计与经济,2008(3):13-15.
3
王宝刚,张立先,荆伟,陈晨,马运全.
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80-83.
被引量:4
4
田光宁.
中国银行、证券、保险三业协调发展度模型检验:1978-2010[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71-8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闫一石.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研究[J]
.经济视野,2014(2).
被引量:1
2
金耀斌.
完善我国银行业市场退出制度途径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5):56-57.
3
谷慎,岑磊.
基于协同论的我国金融业协调发展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4,34(1):3-5.
被引量:2
4
黎四奇.
问题金融机构界定法律问题透视[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4):150-154.
被引量:1
5
刘新华,李颜培.
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师,2018(4):13-15.
被引量:1
6
李慧颖.
我国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现状及建议[J]
.河北金融,2022(2):69-72.
1
刘浏.
论互联网金融监管[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79-80.
2
梁晶.
证券市场强制信息披露的理论思考[J]
.商业研究,2003(19):79-81.
被引量:3
3
崔忠义.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研究[J]
.财讯,2016,0(31):44-45.
4
梁媛.
信息披露与银行的信誉[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40-43.
被引量:1
5
黄辉.
大型金融和市场机构中的中国墙制度——英美法系的经验与教训[J]
.清华法学,2007,1(1):148-159.
被引量:3
6
张慧莲.
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J]
.中国金融,2005(17):52-53.
7
李文红.
上市公司强制信息披露成因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8(33):370-370.
8
田来.
“中国墙”制度——证券业的自律规范[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1):76-79.
被引量:1
9
梁清华.
论我国私募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
.中国法学,2014(5):149-159.
被引量:23
10
李平龙.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强制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完善[J]
.海南金融,2005(4):47-49.
被引量:2
南方金融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