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阈模式”还是“两极化模式”?——当前关于耐力训练强度的主要分歧
被引量:19
出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China Sport Science
参考文献2
1 SEILER S K,KJERLAND G Q.Quantifying training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 elite endurance athletes:is there evidence for an "optimal" distribution?[J].Scand J Med Sci Sports,2006,16:49-56.
2 HOOD D A,TAKAHASHI M,CONNER M K,FREYSSENET D.Assembly of the cellular powerhouse:current issues in muscle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J].Exe Sport Sci Rev,2000,28:68-73.
同被引文献176
1 李卫.竞技能力“长板效应”理论的提出与推演[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1):100-106. 被引量:9
2 左晓东,敬龙军,谢春军.竞走赛前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生化监控和训练负荷实例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50-52. 被引量:13
3 孙小华.我国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的测定[J] .体育科学,1998,18(5):68-69. 被引量:5
4 周明,温仲华.对我国一级以上游泳运动员临界速度的初步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3,7(1):72-81. 被引量:1
5 魏伟,刘洵,张为桥.中等负荷运动时摄氧量限定因素的探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9(3):12-15. 被引量:1
6 彭盼友.对优秀划艇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探讨[J]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3):39-41. 被引量:3
7 陈小平.有氧训练——提高我国耐力项目运动水平的关键[J] .体育科学,2004,24(11):45-50. 被引量:62
8 梁锡华.运动与血乳酸[J]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16-418. 被引量:33
9 张辉,过平江.Wingate试验的研究综述[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41-43. 被引量:30
10 邹克宁.800米跑的运动员分类及训练特点[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1):60-6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19
1 尹磊磊.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应用的研究现状[J] .贵州体育科技,2011(2):62-64.
2 邱俊,陈文鹤.有氧耐力的测试指标和训练方法研究新进展[J] .体育科研,2009,30(1):57-61. 被引量:13
3 董德龙,王卫星,范安辉.临界功率(CP):释义与应用[J] .体育科学,2009,29(6):77-84. 被引量:7
4 董德龙.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点研究[J] .体育科学,2012,32(4):84-96. 被引量:23
5 孙凤龙,姜立嘉,董德龙.我国优秀男子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证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2):83-86. 被引量:3
6 资薇.女子赛艇2000m模拟比赛划过程中能量代谢和能效特点[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130-135. 被引量:6
7 董德龙.中国男子自由跤队体能训练中的问题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启示[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3):191-197. 被引量:9
8 陈琼.体能训练中有氧与无氧及力量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3):89-96. 被引量:9
9 张学兵.结合美国大学中长跑训练谈800 m跑运动员训练策略[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9,27(2):44-45. 被引量:1
10 布仁巴图.400m跑运动员有氧机制特征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15):236-237.
二级引证文献113
1 楚璐雅,汤春雪.最大摄氧量及其相关、派生指标的研究进展[J] .体育视野,2022(2):75-77. 被引量:1
2 潘海锦.自由泳训练中肩部损伤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J] .运动精品,2022,41(4):72-73. 被引量:1
3 方志军,李兵.临界功率理论在龙舟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 .体育学刊,2012,19(2):120-123. 被引量:1
4 吴昊.“运动科学”还是“体育科学”: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研究与实践进展相关问题的认识[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367-370. 被引量:4
5 李宁,董德龙.我国优秀皮艇运动员体能训练实证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2013,35(3):78-82. 被引量:3
6 何强,唐丽莉.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3,49(4):48-54. 被引量:12
7 武斌,樊晋华,张斌,冯连世,盛蕾.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赛前过度训练特征及对策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4):110-113. 被引量:2
8 何强.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腰背肌力特征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6):731-736. 被引量:6
9 胡卫东,徐玄冲,王卫星,董德龙.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几个关键点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4,50(1):136-144. 被引量:20
10 孙凤龙,姜立嘉,董德龙.我国优秀男子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证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2):83-86. 被引量:3
1 鸿鹃.2008秋拍,谁领风骚?[J] .艺术市场,2008(10):36-37.
2 阎世铎,梁思莹.从青、全两会名次分析看青运会运动员的成才率[J] .体育科学,1988,9(4):5-9. 被引量:1
3 陈志雄.ATP总决赛初体验[J] .网球大师,2013,0(12):56-57.
4 青青,樊人(图).削球,必要的战术武器[J] .网球天地,2009(5):102-103.
5 常继斋,齐晓爽.菏泽市武术馆校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25):136-137.
6 常继斋,齐晓爽.菏泽市武术馆校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世界,2014(5):37-39.
7 肖斌.中外耐力性项目训练负荷强度安排特征比较研究[J]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5):72-75. 被引量:2
8 黄一飞,张新民.对体育科研方法总体特征的探讨[J] .浙江体育科学,1997,19(2):28-31. 被引量:6
9 冯晓劲.短跑肌肉放松的运动心理和生理学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2(4):85-87. 被引量:5
10 刘凯建.对影响幼儿教师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因素的调查分析[J] .亚太教育,2015,0(10):20-2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