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水体中氨氮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中氨氮含量的常用测定方法纳氏比色法。并对纳氏检测法测定水中氨氮含量时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做了的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
作者
吴雅丹
机构地区
珠海西城斗门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广东科技》
2007年第6期159-160,共2页
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氨氮
检测
纳氏比色法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1
付婉霞,聂正武,高杰,肖艳.
饮用水氨氮的去除方法综述[J]
.能源环境保护,2006,20(3):15-17.
被引量:26
2
宋健男,杨丽香,王永革.
生活饮用水中氨氮的测定[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3,2(3):162-163.
被引量:2
3
顾卉,高群,乔明山.
生活饮用水氨氮含量值的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00,16(8):74-7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何圣兵,王宝贞,王琳,秦晓荃,崔洪升.
活性炭—纳滤膜处理饮用水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03,19(z1):67-68.
被引量:12
2
孙治荣,秦媛,张素霞,姜颖.
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氨氮[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35(6):21-23.
被引量:16
3
付婉霞,张璐璐,吕柏超.
三种一体式MBR的膜污染趋势比较[J]
.中国给水排水,2005,21(2):50-52.
被引量:14
4
谭智,许建华.
污染水源的生物法预处理[J]
.水处理技术,1995,21(4):231-236.
被引量:8
5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
koyuncu,D Topacik,M Turan,et al.Application of the membrane technology to control ammonia in surface water[J].Water Supply,2001,1 (1):117~ 124.
7
朱南文 高廷耀.饮用水生物脱氮技术现状.水处理技术,1999,25(4):214-218.
8
耿土锁.
生物膜法去除地面水中NH_3—N的效果与比较分析[J]
.贵州环保科技,1997,3(4):12-16.
被引量:1
9
刘晖,简放陵,周康群,周遗品,刘洁萍.
臭氧──生物活性炭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2(2):52-56.
被引量:8
10
于鑫,李旭东,杨俊仕.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流化床预处理技术试验研究[J]
.环境工程,1999,17(5):13-16.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27
1
李烨,李建民,潘涛.
地下水氨氮污染及处理技术综述[J]
.环境工程,2011,29(S1):100-102.
被引量:20
2
周明辉,荚荣.
脱氮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其脱氮条件的优化[J]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2):257-263.
3
王洛洋,胡宗仁,纪政,王晓兰,关洪斌.
几种中草药对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J]
.饲料研究,2010,33(8):64-65.
被引量:6
4
王琦,田媛,马昆伦,刘效兰.
分子筛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5):45-47.
被引量:9
5
张敏,陈剑宁,张戎,陈宁清,胡佛添,李贤梅.
水厂氯耗增加原因分析及对策[J]
.供水技术,2011,5(1):42-45.
被引量:1
6
武晓红,单桐.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食品废水运行效果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2):223-226.
被引量:1
7
于明梅,于水利,阮婷,马聪.
高浓度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的除污效能[J]
.中国给水排水,2011,27(23):8-12.
被引量:5
8
赵玉华,张春娜,李艳凤,刘海峰,张文博.
13X分子筛强化混凝法处理微污染水的试验[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145-149.
9
代瑞华,马捷汀.
改性沸石吸附氨氮及电化学再生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1):81-85.
被引量:16
10
沈建国.
世界城市化的未来趋势[J]
.城市发展研究,2000,7(2):17-2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54
1
朱学君.
水中氨氮的测定方法小结及结果分析[J]
.科技信息,2008(27).
被引量:10
2
翟家骥.
COD_(Cr)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在污水检测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2009,35(S1):153-155.
被引量:8
3
魏小玲,黄伟,张绚璇.
水样预处理的pH控制对氨氮测定的影响[J]
.环境工程,2009,27(S1):581-583.
被引量:12
4
王臻,卓菲,胡培勤.
影响生活污水中BOD_5测定因素的探讨[J]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30-1031.
被引量:3
5
汪志国,刘廷良,加尔肯.
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发展现状[J]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1):41-44.
被引量:15
6
梁柱,周慧.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氨氮[J]
.污染防治技术,2005,18(2):38-40.
被引量:15
7
金中华.
高浓度总磷测定方法的改进[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3):37-37.
被引量:4
8
胡彬,向军,龙麟.
COD测定仪使用中的几个问题[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4):43-43.
被引量:11
9
温丽云,范朝,袁倬斌.
我国环境监测中的氨氮分析方法[J]
.中国环境监测,2005,21(4):28-32.
被引量:75
10
臧平安.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氨氮[J]
.宝钢技术,1996(1):49-5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6
1
周珂,刘燕燕,郑燕萍.
高效气相分子吸收法快速测定水中氨氮[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12):149-152.
被引量:11
2
曹美苑,任露陆,兰青,莫家乐.
应用快速测定仪测定废水样中的氨氮含量[J]
.广东化工,2014,41(9):209-210.
被引量:5
3
余立祥,吴跃进,倪晓宇,王琦,段俊伟,解晓明.
光度法化肥淋溶氨氮在线检测技术[J]
.分析仪器,2014(5):13-19.
被引量:1
4
王钟,杨仁斌,田丰,王静.
大米淘洗产污测定及面源污染总量估算[J]
.湖南农业科学,2017(7):52-54.
5
李博,刘斌杰,袁晶.
比色法氨氮测定仪的校准[J]
.化学分析计量,2019,28(A01):59-62.
6
张梦伟,王琳.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快速测定污水氨氮质量浓度中的应用[J]
.辽宁化工,2021,50(9):1434-143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鲍楠楠,孟晶晶,陶文志,王思满,冯慧云.
氨气敏电极与预制试剂测定农田水氨氮的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46(S01):95-101.
被引量:2
2
陈世宏,仇黎萍,王荣,涂涓涓,熊方利.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空气中的氨[J]
.油气田环境保护,2015,25(4):49-50.
被引量:4
3
孙娟,苏刚,柏松,纪昳.
氨氮TNT试剂在水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J]
.化学分析计量,2015,24(6):23-26.
被引量:4
4
朱晓丹,蒋立英,李健,吕晶.
T3WS便携式水质快速检测仪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6):137-140.
被引量:3
5
刘雅.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与纳氏试剂分光法测定氨氮的对比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6):181-182.
被引量:10
6
左嘉,邓磊,涂晓彬.
仪器法和化学法测定环境水体中氨氮的比对试验[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1):47-47.
7
尹桂兰,王巧凤,孟照瑜,韩卓,赵金刚,马文翠.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油田废水中氨氮的改进[J]
.油气田环境保护,2016,26(6):40-42.
被引量:5
8
严瑾,孙娟,纪昳.
数显型电热板加热法在河流高锰酸盐指数应急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1):120-123.
被引量:3
9
彭玉,付韬,周宁.
快速测定仪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氨氮[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6):435-436.
被引量:3
10
杜永.
水体中氨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环保科技,2017,23(5):59-64.
被引量:18
1
杨绍美.
纳氏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实验的条件探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2014,43(7):59-60.
2
张邦喜,夏品华,李存雄,林陶.
氨氮测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国环境监测,2012,28(1):37-40.
被引量:24
3
苏爱梅,王俊荣.
氨氮测定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2):123-124.
被引量:11
4
何斯妙.
氨氮测定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阿坝科技,2014,0(2):28-31.
被引量:1
5
张志贵,古力沙拉.
纳氏比色法测定NH_3—N的改进[J]
.新疆环境保护,1994,16(3):45-49.
6
夏秋颖,李欣,代岚.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质中氨氮时温度对纳氏试剂的影响[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26(2):21-22.
被引量:1
7
萨仁图雅,金涛,贾艳玲.
HI93733型氨氮测定仪测量废水中氨氮含量[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34(15):39-39.
8
王洋,朱旭.
微污染水氨氮测定方法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2):117-119.
被引量:2
9
张志贵,古力沙拉.
纳氏比色法测定NH_3-N的改进[J]
.干旱环境监测,1994,8(4):203-206.
10
王芳,张丽娟.
测定黄河水中氨氮含量的方法比对——实验室方法与水质自动站气敏电极的比对[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27-28.
被引量:2
广东科技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