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7期132-132,共1页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二级参考文献7
1 杨祖菁.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发子宫破裂的早期诊断[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261-262. 被引量:85
2 杨洪波,李晶,陈杜平,狄锋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探讨[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273-274. 被引量:111
3 王爱香.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阴道分娩164例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11):22-23. 被引量:64
4 郑彩微,余作黔.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催产素催引产初探[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4):194-195. 被引量:27
5 林国翘.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处理(附131例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1):22-23. 被引量:79
6 郑大有,梅秀云,黄宇和,甄仲平,暨惠萍,曹丹桂.985例剖宫产后再孕的处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3):167-168. 被引量:44
7 刘杰,王敬云.疤痕子宫妊娠的引产与催产[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8-270. 被引量:262
共引文献54
1 李强,范秀芝,张艳芬.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6):66-68. 被引量:2
2 杨嘉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理分娩方式的探讨[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22-223. 被引量:13
3 刘玉惠,董兰,黄启芬.剖宫产2182例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49-150.
4 周素琴.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试产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01,6(5):330-330.
5 徐凤秋,陈建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084-1085. 被引量:1
6 曾升梅.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J]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2):288-289.
7 郭玉玲,房彩霞.30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6):43-43.
8 邵伟霞.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J] .中原医刊,2007,34(18):56-57.
9 俞菊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2):169-170. 被引量:3
10 李维玲,郝彦青.剖宫产指征变迁有关因素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66-16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
1 Guise JM,McDonagh MS,Osterwei IP,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ncid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uterinr rupture in women with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J].BMJ,2004,329:19-25.
1 杜秉新.剖宫产后再分娩204例临床分析[J]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4(2):9-10.
2 张传美.剖宫产后再次临产分娩方式的临床观察[J] .宜春医专学报,2001,13(2):163-163.
3 王崇丹,宁波新,赵育革,郝凤云,杨舒音,石艳君,褚彩霞.4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处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7,18(1):43-44.
4 徐文群.剖宫产后再分娩112例分娩方式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174-174. 被引量:1
5 鲁顺琼.剖宫产后再次分娩120例分析[J] .肇庆医药,2000(1):53-55.
6 黄燕南.剖宫产后再分娩63例临床分析[J] .镇江医学院学报,1994,4(1):39-39.
7 邹艳霞.瘢痕子宫再分娩剖宫产相关因素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5):161-162. 被引量:1
8 王细先.90例剖宫产再次分娩的处理[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18(4):372-373. 被引量:1
9 王光俊,郭永,谭义范.剖宫产后再分娩方式探讨[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24(4):305-305.
10 张毅,黄元华.疤痕子宫的再分娩问题[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3,9(1):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