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
被引量:
58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建设并引领课程改革,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国外相比,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相对短缺,因此在学习与借鉴国外经验的时候,有必要结合国情对模式的主题、功能、结构等进行重新设定,选择多方位、全过程的实施路径。
作者
陈解放
机构地区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2-54,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专业建设
职业素养
专业技能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1565
引证文献
582
二级引证文献
3122
参考文献
6
1
Documents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U.S.A.Apr.2001.
2
Reeve R S."Employers' Guide to Work-Integrated Learning",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Inc.2001.
3
Goldstein Michael B,Wolk,Peter C."Legal Rishts and Obligations of Students,Employers,and Institutions",Jossey-Bass,1987.
4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Z].2006-11-16.
5
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6
伍棠棣.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
58
1
周湘萍.
思维模式对民族审美意识的影响[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5):101-103.
被引量:5
2
徐银华,李毅钧.
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对比赛服装颜色的偏好及情绪体验[J]
.中国体育科技,2008,44(1):112-116.
被引量:11
3
刘秋芳.
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工作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20):25-26.
被引量:1
4
周旺.
“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8(27):41-43.
被引量:3
5
牟及灵,张时魁.
元认知迁移与高职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8(27):163-165.
被引量:2
6
陈朝萌.
科学构建高职教育师资培训体系[J]
.中国高教研究,2009(4):80-81.
被引量:10
7
张一平.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途径[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5):148-149.
被引量:1
8
雷华.
基于真实工作环境和价值创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09,25(18):14-17.
被引量:4
9
陈腊文.
浅谈当代大学毕业生通用技能教育的主要内容[J]
.教育与职业,2009(30):176-178.
被引量:5
10
倪涛.
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
.装备制造技术,2009(11):169-17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565
1
蒋姝蕾.
“校企主导”产教融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
.职业技术,2020,0(2):34-38.
被引量:11
2
刘伟.
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问题解读[J]
.职业,2007(27):100-101.
被引量:4
3
陈熔.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探讨[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1):5-7.
被引量:9
4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12-20.
被引量:805
5
刘吉臻.
从行业需求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3):20-23.
被引量:32
6
刘晓顺,刘金玉.
以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工学结合新机制的探索[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57-61.
被引量:1
7
潘懋元,唐永泽,陈解放,石伟平.
发展高等职教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西北职教,2006(10).
被引量:4
8
许春树,侯洁.
走工学结合道路 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6):43-45.
被引量:49
9
马树超.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6):13-16.
被引量:125
10
刘艳华.
透视旅游专业大学生供需错位现象——兼论饭店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J]
.旅游学刊,2005,20(S1):121-125.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582
1
熊元亮,王金凤.
高校“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1(11):204-205.
被引量:1
2
武旭霞.
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配植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内蒙古教育,2021(24):70-72.
3
谢睿桢,黄向伟,江志辉,郭生河,陈笑莲.
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就业与保障,2022(2):58-60.
4
张蕾.
“工学结合”下高职专业英语教育的转型及对策[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3):123-126.
被引量:3
5
刘晓顺,刘金玉.
以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工学结合新机制的探索[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57-61.
被引量:1
6
罗敏杰.
地方性高职学院工学结合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6):123-124.
被引量:2
7
刘新宇.
关于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关键问题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153-153.
8
童乃诚.
全面解析工学结合的内涵[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3-5.
被引量:17
9
张智群.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问题分析[J]
.硅谷,2009,2(16).
被引量:10
10
庄中霞,裘汉琦,尹六寓.
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工学结合”建设方案初探[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6-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22
1
曹靖,吴昊宇.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生成:从二元判定到要素组合的视角[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2):31-36.
被引量:6
2
其格其.
工程造价专业建筑CAD课程的教改探索[J]
.中外企业家,2020(9):225-226.
被引量:4
3
李珊.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0(10):191-192.
被引量:1
4
沈力,陈地龙,苏绪林,易东阳.
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联动模式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1):83-87.
被引量:5
5
张一平,宋林.
基于云南区域物流产业需求探讨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作家天地,2020(23):48-49.
6
宗浩.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
.校园英语,2020(33):142-143.
被引量:5
7
张舸航.
财务会计教育模式创新与实施[J]
.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1):70-70.
8
欧尔鹏.
如何有效实施中职教育管理发展与创新[J]
.试题与研究,2021(15):135-136.
9
李梦卿,邢晓.
区块链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7):59-65.
被引量:40
10
于兆吉,单诗惠,王海军.
产教协同模式下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J]
.现代教育管理,2021(2):23-29.
被引量:28
1
张卫东.
试论财会专业职高升职大的几个问题[J]
.太原大学,2000(3):23-25.
2
刘奉越,邓文勇.
孔子成人教育思想论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9):164-166.
被引量:1
3
秦社华.
中英职业教育的差异及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
.科教导刊,2013(35):9-10.
被引量:2
4
侍朝霞.
芬兰成人教育制度简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成人教育,2015,35(1):92-94.
被引量:1
5
刘雪亭.
澳大利亚职教体系的学习与借鉴[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31):242-243.
6
张姝.
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工学结合”理念[J]
.企业导报,2013(20):133-134.
被引量:3
7
赵向东.
农村网络教育谈片[J]
.中国成人教育,2001(8):55-55.
8
孙增强.
德国职业教育对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启示[J]
.华东电力,2006,34(4):69-70.
被引量:2
9
周华.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
.价值工程,2004,24(2):12-14.
被引量:1
10
沈国华.
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石油教育,1999,0(8):9-10.
中国高教研究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