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半刚性沥青路面砂胶应力吸收层技术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我国半刚性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病害突出的问题,提出在基层和面层之间设置砂胶应力吸收层;研究了砂胶应力吸收层的材料组成、级配、物理力学特性和合理厚度;并通过弯曲破坏试验验证了砂胶应力吸收层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
作者
张志勇
应荣华
庞海峰
姚辉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学院
出处
《公路与汽运》
2007年第4期73-75,共3页
Highways &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关键词
公路
砂胶应力吸收层
级配
合理厚度
低温抗裂性能
分类号
U416.217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
1
沙庆林.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J]
.公路,2004,49(11):76-82.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
42
1
姜涛.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的一种力学解释[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4(6):56-58.
2
余静.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探讨[J]
.交通标准化,2005,33(12):34-37.
3
许锋雷.
浅谈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0):240-242.
4
李智,张肖宁,邹桂莲,王琦.
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研究[J]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6):99-102.
被引量:3
5
袁峻,贾璐,孙立军.
沥青混合料抗永久变形特性试验方法评价[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4):584-588.
被引量:8
6
王晓辉.
宁波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分析及防治[J]
.工程与建设,2009,23(1):124-126.
被引量:6
7
邓东升.
浅析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成因及对策[J]
.华东公路,2009(3):13-17.
8
莫才科.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及质量监控的技术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6):73-73.
被引量:1
9
査旭东,傅广文,徐进.
油蚀对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4):1-5.
被引量:11
10
高科福,王欣.
浅析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寿命的原因[J]
.山西建筑,2010,36(28):288-289.
同被引文献
13
1
平树江,蒋亮,申爱琴,刘晓光.
半刚性材料作为长寿命沥青路面基层的适应性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9(4):29-32.
被引量:13
2
廖卫东,刘洪海,张昌波,张春燕.
STRATA应力吸收层的级配特征与施工控制技术[J]
.公路,2005,50(5):13-18.
被引量:31
3
叶志刚.
Strata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J]
.辽宁交通科技,2006,29(2):13-15.
被引量:2
4
徐海东,于新.
反射裂缝应力吸收系统STRATA在盐通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
.现代交通技术,2006,3(2):1-3.
被引量:3
5
JTO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6
石昆磊.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7
JTJ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8
陈贵锋.
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封层的设置与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46-47.
被引量:3
9
徐政,潘飞鹏.
长寿命路面防水联接层结构功能研究[J]
.交通标准化,2008,36(1):114-115.
被引量:2
10
杨伟,王曦林,余剑英.
道路用应力吸收材料的发展现状[J]
.国外建材科技,2008,29(1):51-5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李志远,杨成龙,吴晓峰.
半柔性材料用于长寿命沥青路面基层适用性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09(6):68-71.
被引量:1
2
陈胜吉,李九苏.
STRATA应力吸收层材料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0(4):108-110.
被引量:3
3
孙秀丽.
混凝土路面应力吸收层的施工体系策略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7):127-127.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福建,王旭东,周兴业,王伟.
基于路用性能的应力吸收层最佳油石比设计方法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1(3):67-72.
被引量:2
2
刘小滔,王旭东,周兴业,熊琴.
用于应力吸收层使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
.路基工程,2012(1):62-65.
被引量:5
3
夏正丰.
基于路基顶面压应变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6(5):68-70.
被引量:1
4
熊文涛,肖振江,赵兴春,于明明.
柔性抗裂层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研究[J]
.现代交通技术,2019,16(6):31-35.
被引量:2
1
李治平.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合理厚度探讨[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0(1):12-15.
被引量:4
2
刘传海.
沥青路面材料选择和合理厚度[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47-247.
被引量:1
3
罗国梁.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J]
.天津市政工程,1997,9(4):23-28.
4
韩健,李鹏亮.
浅谈半刚性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12):61-61.
5
刘滇磊.
半刚性沥青路面对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的研究[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8):92-92.
6
马强.
浅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与防治[J]
.四川水泥,2016(6):33-33.
7
童云,董志闫,田子新.
半刚性沥青路面下封层设计与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J]
.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3X):63-65.
8
赵玉环,薛永丰,王利伟.
谈半刚性基层上沥青面层合理厚度的确定[J]
.中州建设,2005(12):60-60.
9
李薇.
桥头跳车问题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研究[J]
.甘肃科技,2012,28(3):130-131.
10
黄福鹰.
汽车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技术与市场,2012,19(4):108-108.
被引量:7
公路与汽运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