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竞争力评价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综述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最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企业创新能力视角的区域创新体系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的创新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企业视角的评价和以往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大差异。
作者
庞咏刚
孙玉涛
机构地区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66,共3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关键词
企业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体系
国际竞争力
评价模型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46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6
1
丁焕峰.
论区域创新系统[J]
.科研管理,2001,22(6):1-8.
被引量:65
2
刘曙光,徐树建.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际进展综述[J]
.中国科技论坛,2002(5):33-37.
被引量:54
3
甄峰,黄朝永,罗守贵.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0,18(6):5-8.
被引量:162
4
朱海就.
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04,25(3):30-35.
被引量:141
5
官建成,刘顺忠.
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的研究框架和内容[J]
.中国科技论坛,2003(2):24-26.
被引量:61
6
柳卸林,胡志坚.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J]
.科学学研究,2002,20(5):550-556.
被引量:270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丁韬.
区域发展与地区形象设计[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2):30-33.
被引量:2
2
LIU Shu-guang,CHEN Cai(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Progr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in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1999,9(3):257-263.
被引量:7
3
陈光,唐福国.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框架、指标与评价[J]
.中外科技信息,2001(11):54-56.
被引量:8
4
吴季松.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趋势[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
5
彼得申汉 等.澳大利亚与知识经济:对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评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7
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1.
8
课题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1999)[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9
课题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0
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的文化与竞争[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
646
1
宋亚格.
开放、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J]
.金融管理研究,2021(1):49-62.
2
陈清怡,千庆兰,姚作林.
广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及其网络结构演化[J]
.经济地理,2021(4):38-47.
被引量:22
3
李志刚,邱钟园,林赛南,程晗蓓,肖志中.
武汉市“保障性人才住区”周边资源评估与优化[J]
.经济地理,2021,41(1):95-103.
被引量:3
4
孙才志,朱云路.
基于Dagum基尼系数的中国区域海洋创新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探讨[J]
.经济地理,2020,40(1):103-113.
被引量:32
5
陈泽,黄宇.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基于新加坡南洋科技创业中心的分析[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0(6):135-142.
被引量:3
6
高艺轩.
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
.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02):85-86.
被引量:1
7
曾小彬,包叶群.
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探析[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4):149-150.
被引量:9
8
姜夕泉,孙苏阳.
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33-36.
被引量:7
9
卢江勇,蒋和平.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S1):78-85.
被引量:9
10
卢现祥,李佳佳.
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分析[J]
.理论月刊,2009(2):34-3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4
1
胡超,傅远佳,郭霞.
全面开放新格局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软联通”的视角[J]
.中国-东盟研究,2019(3):116-130.
被引量:5
2
姜凌,文俊伟.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基于产业特性视角[J]
.商场现代化,2007(36):247-248.
被引量:2
3
杜小武,刘松华.
陕西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培育机制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12):19-21.
被引量:1
4
杜宏巍,张东生.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设计[J]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46-152.
被引量:21
5
伊志宏,宋华,于亢亢.
基于资源整合的技术创新模式——神华集团的案例研究[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1(1):1-13.
被引量:6
6
孙德升,张玉利.
边缘企业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1(3):12-18.
被引量:3
7
陈士俊,关海涛.
技术创新主体的合理确定及其评价指标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1):23-26.
被引量:15
8
黎鹏.
论港口-腹地经济的一体化问题[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2):53-58.
被引量:9
9
郭庆存.
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建设 突破创新体系建设瓶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忧患、思考与建议[J]
.中国软科学,2005(7):25-27.
被引量:11
10
姚维保.
我国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专利保护: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创新战略[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20-2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7
1
刘凤朝,孙玉涛,李滨.
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创新模式分析与能力评价[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19-24.
被引量:7
2
刘艳.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文献综述[J]
.全国商情,2008(6):18-19.
3
朱承亮,岳宏志,李婷.
我国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135-138.
被引量:6
4
王静.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3(4):36-40.
被引量:8
5
李楠.
广东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98-199.
被引量:4
6
林旭,常晓亮.
煤矿企业“金字塔”式创新支撑体系构建与实施[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2):58-58.
7
王景敏,许茂增,隋博文.
港口—腹地供应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J]
.供应链管理,2021,2(2):52-6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潘雄锋,马运来.
城市创新生态评价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7-11.
被引量:6
2
刘凤朝,冯婷婷,孙玉涛.
技术创新、FDI与经济重心移动及空间相关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1-7.
被引量:12
3
肖艳,胡洋.
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2011,31(5):589-593.
被引量:11
4
唐善玲,白宪生.
山西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12,25(6):51-55.
被引量:4
5
曹勇,曹轩祯,罗楚珺,秦以旭.
我国四大直辖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3(6):162-170.
被引量:75
6
李晓红,程民选.
不同语境和多重视角下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J]
.天府新论,2013(6):34-41.
被引量:2
7
董皓,李纪华.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陕西省旅游产业影响因素分析——以旅游业发展研究专家的336份问卷调查为例[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12):88-94.
被引量:8
8
吴汉利,汪海霞.
我国西部地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12-15.
被引量:11
9
樊雯,曾昭宁.
西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
.知识经济,2014(6):30-31.
10
张志新,孙照吉,薛翘.
黄河三角洲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J]
.经济问题,2014(4):100-105.
被引量:18
1
章亚南.
国内外创新体系评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81-81.
被引量:4
2
白茹茹.
区域经济差距:技术创新能力视角的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77-79.
被引量:3
3
马元颉.
TRIZ——引领创新竞争力的利器[J]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2):23-26.
4
G20国家创新竞争力排名出炉中国位列第九[J]
.中国对外贸易,2016(9):37-37.
5
2010~2011中国生态小康指数:64.7[J]
.小康,2011(5):61-61.
被引量:2
6
刘建锋.
基于国有企业视角下的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财会学习,2016,0(19):196-196.
被引量:6
7
黄诗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企业视角——访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J]
.中国税务,2016(3):9-11.
被引量:1
8
崔健.
政府能力视角下的俄罗斯影子经济[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8):24-27.
被引量:1
9
白文秀.
探究双流第三产业发展[J]
.四川省情,2005(8):37-37.
10
赵峥,刘芸,李成龙.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路与评价体系[J]
.中国发展观察,2015,0(6):77-81.
被引量:26
科技管理研究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