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移情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移情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移情能够使青少年获得道德动机,产生道德行为,并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所以将移情引入道德教育领域,重点是为了突出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
郑培秀
王向华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2-44,共3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移情
道德教育
作用
分类号
C41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李宏翰.
试论利他主义的动机过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3):56-60.
被引量:9
2
马丁·L·霍夫曼.移情与道德发展[M].杨韶刚,郭本禹,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66.
共引文献
8
1
张向葵,盖笑松,陈彩琦,宋小冬.
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年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2):6-11.
被引量:20
2
彭庆红,樊富珉.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49-51.
被引量:62
3
王志强,王跃.
网络利他行为与网络生态文明构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4):69-72.
被引量:4
4
佘玉春.
警察公共服务动机建构的理论分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152-156.
被引量:3
5
杨欣欣,刘勤学,周宗奎.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感恩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2):183-190.
被引量:42
6
张四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J]
.南方论刊,2019(4):101-102.
7
丁子恩,刘勤学.
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自尊与公我意识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36(2):175-183.
被引量:14
8
崔孟元,刘美艳,姜文彬,薛婷,姜永梅.
青岛市459名护士社会责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2):42-4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8
1
刘述亮.
体育教师的情感素质浅析[J]
.保山师专学报,2008,27(2):106-108.
被引量:1
2
丁芳.
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5):77-80.
被引量:48
3
王景英,盖笑松.
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发展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3):20-23.
被引量:24
4
魏玉桂,李幼穗.
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1,24(5):557-562.
被引量:41
5
任朝霞.
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73-77.
被引量:35
6
杨兴鹏.
加强儿童移情训练,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J]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67-70.
被引量:8
7
李谷静,边宏广.
社会转型期移情对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作用[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115-117.
被引量:2
8
张萍.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6S):6-8.
被引量:3
9
李辽.青少年的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1990(01).
10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引证文献
4
1
田维.
德育中移情能力的训练[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81-84.
被引量:5
2
刘猛.
移情理论对未成年人德育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4):10-11.
3
陈晓菲.
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的作用及德育教师的情感素质分析[J]
.新校园(中旬刊),2013(6):98-98.
4
梁明伟.
情感体验: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式[J]
.中国德育,2021,16(17):37-40.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张忠仁.
移情的德育价值的心理学释义[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0):18-20.
2
周鹏娟,徐大真.
基于移情训练探讨我国职业院校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J]
.学理论,2013(33):382-383.
3
张雅楠.
移情理论对德育教师课堂引导语的启示[J]
.基础教育研究,2018,0(3):17-19.
4
蔡林,丁锦宏.
移情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启示[J]
.戏剧之家,2020,0(2):132-133.
被引量:1
5
任雪琴,全桓宇.
幼儿同理心在家庭教育中的培养[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33):42-43.
1
曹腾觉.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方式刍议[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2):83-85.
2
陶辅成.
道德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J]
.企业文明,1996(10):17-18.
3
郑时森.
物质利益原则和青少年道德教育[J]
.青年研究,1982(1):18-24.
4
纵火-社会的毒瘤[J]
.消防视点,2002(12):6-6.
5
关培兰.
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十大关键——《培育有道德的子女》评介[J]
.国外社会科学,1999(5):82-86.
被引量:1
6
吕同舟.
个体行为的选择与青少年道德教育[J]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9,0(Z1):60-62.
7
李进军.
道德教育从幼儿抓起[J]
.重庆社会科学,1994(6):53-55.
8
严克,李丽.
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浅析[J]
.群文天地,2012(3):181-181.
9
兰维,丁伯成.
玩耍:导致青少年行为失范的心理[J]
.当代青年研究,1995(1):7-9.
被引量:3
10
史国雅.
革命导师论道德教育——兼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规范[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4(1):7-10.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