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课题组,旨在就建立生态补偿的国家战略和重要领域的补偿政策等问题向中国政府提出具体建议,本文所介绍的流域生态补偿就是课题组的研究专题之一。
作者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补偿机制课题组
出处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7B期53-54,共2页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流域
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政府
环境发展
补偿政策
国家战略
课题组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4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33
同被引文献
264
1
史淑娟,李怀恩,林启才,党志良.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量分担方法研究[J]
.水利学报,2009,39(3):268-273.
被引量:28
2
李立,肖世平,唐高尚.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与可持续发展[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2(3):1-4.
被引量:1
3
张诚谦.
论可更新资源的有偿利用[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7,8(5):22-24.
被引量:66
4
丁学刚.
生态环境补偿问题探讨[J]
.青海环境,1994,0(4):166-169.
被引量:2
5
沈满洪,陆菁.
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J]
.浙江学刊,2004(4):217-220.
被引量:123
6
张嫚.
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126-130.
被引量:43
7
娄广艳,周孝德,韩娜娜.
调水工程的发展及趋势[J]
.水利发展研究,2004,4(9):43-45.
被引量:11
8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
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
.地理学报,2004,59(5):772-780.
被引量:155
9
李宏伟.
美国生态保护补贴计划[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4,19(8):15-18.
被引量:12
10
吕光明.
对贫困地区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思考[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4,6(5):15-1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0
1
董秀金,王飞儿,王小骊.
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配套机制探讨[J]
.浙江农业学报,2008,20(4):250-255.
2
杨桂华.
应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环境监测[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7):148-149.
被引量:3
3
宋鹏飞,张震云,郝占庆.
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
.生态学杂志,2008,27(10):1814-1817.
被引量:12
4
韩晶,郭锦华.
《长江法》立法的重点及框架性思考[J]
.能源与环境,2008(5):20-22.
5
肖金成,李娟,戚仁广.
京冀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09(21):2-13.
被引量:7
6
许丽丽.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05-13906.
被引量:4
7
罗宏斌,陈一真.
提升流域污染治理能力的资源环境体制机制创新——以湘江为例[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137-140.
被引量:5
8
罗宏斌,陈一真.
我国流域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
.学术界,2009(5):188-192.
被引量:3
9
李怀恩,史淑娟,党志良,肖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764-1771.
被引量:17
10
党志良,白丹,冯民权.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工程成本分析方法探讨[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5):883-886.
二级引证文献
133
1
郑季良,杜静.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生态补偿机制选择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5-74.
被引量:6
2
杨志军.
环境治理的困局与生态型政府的构建[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103-107.
被引量:15
3
杨舒涵,张术环.
新型生态补偿机制的体系架构与实现路径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11-14.
被引量:6
4
张来章,党维勤,郑好,王天伟.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及实施效果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3):176-181.
被引量:21
5
隋春花,赵丽.
广东生态发展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讨[J]
.经济地理,2010,30(7):1154-1158.
被引量:6
6
李怀恩,胡保卫,史淑娟.
陕西水源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4):725-728.
7
陈静,张虹鸥,吴旗韬.
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热带地理,2010,30(5):503-509.
被引量:14
8
禹朴家,张青青,樊自立,徐海量,王炜,张鹏,安红燕.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5):191-195.
被引量:10
9
赵润,张克强,杨鹏,倪喜云,杨怀钦,马明中.
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405-409.
被引量:11
10
张丽.
浅析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J]
.环境科学导刊,2011,30(3):27-29.
被引量:4
1
中国环境与发展CED国际合作委员会[J]
.世界环境,2002(2):20-20.
2
解振华.
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工作总结[J]
.世界环境,2002(2):21-22.
3
我国学者出席第六届国际摩擦疲劳学会议[J]
.润滑与密封,2010,35(12):65-65.
4
Leon Liegel,David Pilz,Tom Love,史雅娟.
MAB蘑菇研究:背景和研究专题[J]
.人类环境杂志,1998(9):3-7.
5
杨造燕,侍广良.
悬浮、附着生物厌氧-好氧(-微量絮凝)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
.环境科学,1993,14(B09):99-100.
6
小约翰.柯布,吴兰丽.
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4):464-467.
7
李玥.
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访中德环境技术合作专家、国家“友谊奖”获得者安凯斯[J]
.国际人才交流,2007(3):13-15.
8
范明.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检测研究专题[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1):1-2.
9
李洋,敬从军.
公众议程的媒介建构——以环境问题为例[J]
.青年记者,2006(6):20-21.
被引量:2
10
万艳雷,肖磊,张曦,魏元芹.
海南省某灌区灌溉回归水水质计算[J]
.广州化工,2014,42(20):157-158.
环境保护
2007年 第07B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