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眼热心冷:中式大片的美学困境
被引量: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式大片的美学困境集中表现为超极限奇观背后生存感兴及其深长余兴的贫乏,在美学效果上表现为眼热心冷,出现感觉热迎而心灵冷拒的悖逆状况,仅达到初始的"感目"层次而未进展到"会心"层次。中式大片脱困之道在于,从生活感兴出发跨越"感目"层次而升入"会心"与"入神"层次。
作者
王一川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9-93,共5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中式大片
超极限奇观
感目
会心
入神
美学困境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204
引证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131
参考文献
5
1
王一川.
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以冯小刚贺岁片为个案[J]
.文艺研究,2006(7):81-87.
被引量:26
2
王一川.
从双轮革命到独轮旋转——第五代电影的内在演变及其影响[J]
.当代电影,2005(3):15-18.
被引量:12
3
尹鸿.
《夜宴》:中国式大片的宿命[J]
.电影艺术,2007(1):17-19.
被引量:29
4
崔卫平.《电影中的法西斯美学》,http://blog.sina.com.cn/u/473d066b01000703.
5
无名.《布什总统看完〈英雄〉之后》,http://www1.upweb.net/wwwcgi/html/5516.html.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陈怀皑,谢添,吴贻弓,饶曙光,田壮壮,饶曙光,石晓华,饶曙光,徐银华,杨延晋.
对话:娱乐片[J]
.当代电影,1987(3):28-47.
被引量:9
2
王一川.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视觉流 《英雄》与视觉凸现性美学的惨胜[J]
.电影艺术,2003(2):10-15.
被引量:38
3
Bemand Sharratt, Commumcations and Images Studies: Notes afar Raymond Williams, Cpmparative Criticism 11.29-50.
4
Elaine Baldwin and others, Introducing Cultural Studies, London:Pretice Hall Europe, 1999,pp391-392.
5
雪莹.《赞颂生命崇尚创造—张艺谦谈《红高粱>创作体会》《论张艺谨》[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第161页第169页第168页.
6
阿尔特曼.《类型片刍议》.宫竺峰译.载《电影理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年版,第361-372页,第364页,第365页.
7
《辞源》(三).商务印书馆1981年修订1版,第25页.
共引文献
64
1
陆万胜,赵亮.
当代中国电影的两难选择——张艺谋和贾樟柯电影创作的比较研究[J]
.潍坊学院学报,2008,8(1):20-24.
被引量:1
2
敬鹏林.
影像神话与时势英雄——第五代及其电影创作历程评述[J]
.电影评介,2008(1):3-4.
被引量:1
3
陈旭光,李立.
从“大片”到“后大片”——中国电影的“七年之痒”[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6(6):44-48.
被引量:2
4
陈清如.
视觉盛宴,还是视觉“剩”宴——由《娱乐至死》浅谈中国电影业的发展[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6):247-247.
5
徐刚.
“中国大片十年”与电影中国家形象的重构[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8(3):56-60.
被引量:1
6
蔡申.
浅议中国第五代电影的“变脸”[J]
.固原师专学报,2006,27(5):32-34.
7
蔡元.
全球化与中国第五代电影[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5(2):221-224.
8
陈犀禾,刘宇清.
华语电影新格局中的香港电影——兼对后殖民理论的重新思考[J]
.文艺研究,2007(11):14-23.
被引量:22
9
王一川.
从大众戏谑到大众感奋——《集结号》与冯小刚和中国大陆电影的转型[J]
.文艺争鸣,2008(3):115-119.
被引量:22
10
陈林侠.
武侠大片对经典话剧的当代阐释[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1):57-64.
同被引文献
204
1
王洪伟.
走出大片的美学困境——谈《集结号》对当下中国电影的现实意义[J]
.电影评介,2008(23):25-25.
被引量:1
2
张文燕.
《投名状》:华语大片的美学突破[J]
.电影新作,2008(2):27-30.
被引量:1
3
郭鹏群,王晓玲.
《赤壁》:视觉盛宴下的暴力美学与灵魂缺位[J]
.电影文学,2008(17):43-44.
被引量:1
4
胡辉.
当电影只剩下影像——近年来中国武侠大片弊病之透视[J]
.电影文学,2007(15):10-12.
被引量:5
5
蒋盼.
从《夜宴》看中国(古装)大片的美学焦虑[J]
.电影文学,2007(1):16-18.
被引量:2
6
王宁.
全球化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化批评[J]
.文艺研究,1999(4):25-26.
被引量:19
7
张健.
喜剧的守望──当前喜剧性影视创作漫议[J]
.电影艺术,1998(5):12-19.
被引量:7
8
刈间文俊,厉河.
陈凯歌与大岛渚对话[J]
.当代电影,1987(6):111-118.
被引量:7
9
邵牧君.
中国电影创新之路[J]
.电影艺术,1986(9):3-13.
被引量:19
10
王珍.
王小帅为何憔悴?[J]
.中国新闻周刊,2001,0(10):70-7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4
1
林玮.
城市生活本身何以是艺术?——以第六代导演的城市电影为聚焦[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2(1):319-329.
被引量:1
2
黄望莉,崔芳菲.
“武行”电影:看徐浩峰武侠电影的“破”与“立”[J]
.未来传播,2021,28(1):107-111.
被引量:1
3
王洪伟.
走出大片的美学困境——谈《集结号》对当下中国电影的现实意义[J]
.电影评介,2008(23):25-25.
被引量:1
4
聂欣如.
深度影评及张艺谋、陈凯歌电影[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3):48-53.
被引量:1
5
刘洪举,杨红星.
商业化运作下中国电影大片的美学诉求[J]
.电影文学,2009(24):15-17.
被引量:2
6
王一川.
主流文化与中式主流大片[J]
.电影艺术,2010(1):5-9.
被引量:21
7
王一川.
中国电影拒绝寡俗——从张艺谋导演经历看《三枪拍案惊奇》[J]
.当代电影,2010(2):36-40.
被引量:6
8
王一川.
主流大片奇观与喜剧片新潮——2009年度中国内地电影一瞥[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1):31-36.
被引量:4
9
王一川.
感兴传统面对生活-文化的物化--当代美学的一个新课题[J]
.文艺争鸣,2010(7):13-20.
被引量:10
10
崔第品.
中国电影“大制作”的文化走偏和迷茫[J]
.电影文学,2010(15):15-16.
二级引证文献
131
1
时胜勋.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诉求的美学探索[J]
.中国美学研究,2020(1):233-251.
被引量:2
2
朴红梅.
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传承和弘扬[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0(4):72-73.
3
吉丹丹.
美国灾难片《2012》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J]
.电影文学,2010(9):84-85.
被引量:4
4
郝建,邓双林.
主旋律电影创作与阐释的“主流化”趋向[J]
.文艺研究,2010(6):26-32.
被引量:17
5
宋素丽.
多元视域交织中的杂糅镜像——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多重考察[J]
.当代电影,2010(7):117-120.
6
王一川.
感兴传统面对生活-文化的物化--当代美学的一个新课题[J]
.文艺争鸣,2010(7):13-20.
被引量:10
7
王一川.
物化年代的兴辞美学--生活论与中国现代美学Ⅱ[J]
.文艺争鸣,2011(1):6-13.
被引量:3
8
陈思勤.
中国“生活美学”研究的新兴——2010年“生活论转向”研究综述[J]
.文艺争鸣,2011(3):102-107.
被引量:3
9
范国文.
商业化语境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再探讨[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2):180-183.
被引量:9
10
刘坛茹,王文敏.
当代中国底层电影的寻找叙事研究[J]
.当代文坛,2011(4):144-147.
被引量:5
1
彭永新.
有效教学:不妨“每天只解决一个问题”[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7):38-38.
被引量:1
2
董义大.
“老师,您的鼻子像老鹰!”——记一次尴尬局面的化解[J]
.班主任,2003(9):41-41.
3
叶存洪.
有多少特长是学校给的[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13(7).
4
甘甜.
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实践与理论探索[J]
.大陆桥视野,2012(10):150-150.
5
陈周丽.
《我送老师一朵花》之“童歌忆师情”[J]
.小学德育,2009(18):29-29.
6
佴慧莉.
情动时刻——例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4,0(11):77-78.
7
孙俊三.
入境入神:教学情境与师生心灵的对接[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1):145-148.
被引量:1
8
黄蓬波.
“精彩刊中刊”真的很精彩[J]
.上海教育,2005(01A):64-64.
9
马敬丽.
让文言文焕发出新活力[J]
.祖国(教育版),2014(2):384-384.
10
吕伏安.
集会时校长该怎样讲话?[J]
.中小学德育,2016(11):75-75.
文艺研究
200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