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土壤和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
被引量: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概述了土壤中硅素的存在形态、土壤的硅素状况和土壤缺硅的原因及硅在植物体内的形态、分布与含量、植物对硅的吸收与运输等。
作者
田福平
陈子萱
苗小林
常根柱
张礼军
白斌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兰州商学院小麦研究所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牧草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和整合"项目(2005DKA21007-1-5)和"耐旱多抗苜蓿新品种选育"项目
关键词
硅
土壤
植物
分布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1
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540
同被引文献
404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87
参考文献
56
1
纪秀娥,张美善,于海秋,白宝璋.
植物的硅素营养[J]
.农业与技术,1998,18(2):11-13.
被引量:15
2
邵建华.
硅肥的应用研究进展[J]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0,3(6):44-47.
被引量:26
3
吴英,魏丹,高洪生.
硅在水稻营养中的作用及其有效条件的研究[J]
.土壤肥料,1992(3):25-27.
被引量:44
4
杨雅杰.
含硅复混肥对水稻的抗逆增产作用[J]
.磷肥与复肥,1999,14(1):75-75.
被引量:6
5
Savant N K,Snyder G H,Datnoff L E.Silicon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rice production[J].Adv.Agron.,1997,58:151-199.
6
梁永超,张永春,马同生.
植物的硅素营养[J]
.土壤学进展,1993,21(3):7-14.
被引量:102
7
何电源.土壤和植物中的硅[J].土壤学进展,1980,(5):1-10.
8
Ahmad R,Zaheer S,Ismail S.Role of silicon in salt tolerance of wheat (Tritium aestivum L.)[J].Plant Sci.,1992,85:43-50.
9
Bradbury M,Ahmad R.The effect of silicon on the growth of Prosopis juliflora growing in saline soil[J].Plant and Soil,1990,125:71-74.
10
Liang Y C,Shen Q R,Shen Z G,et al.Effects of silicon on salinity tolerance of two barley cultivars[J].Plant Nutr.,1996,19:173-183
二级参考文献
131
1
魏成熙,欧阳昌亭,朱正国.
水稻施用硅钙肥的效果研究[J]
.耕作与栽培,1993,13(3):49-51.
被引量:8
2
柯玉诗,黄继茂,肖参明,伦杏娟,商兆丰.
广东水稻土的硅及氮硅连应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1993,20(6):22-24.
被引量:8
3
向万胜,何电源,廖先苓.
湖南省土壤中硅的形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土壤,1993,25(3):146-151.
被引量:34
4
马同生,李伏军,梁永超,陈兴华.
江苏水稻土硅素养分丰缺与硅肥增产效果[J]
.土壤通报,1993,24(6):262-263.
被引量:12
5
梁永超,张永春,马同生.
植物的硅素营养[J]
.土壤学进展,1993,21(3):7-14.
被引量:102
6
张伟,王文党,战玉林,李殿有,张冬丽.
吉林省东部水稻土有效硅状况及硅肥效应研究[J]
.土壤通报,1994,25(1):37-39.
被引量:13
7
马同生,冯亚军,梁永超,华卫,孙斌,王岐山,黄胜海,张炳奎.
江苏沿江地区水稻土硅素供应力与硅肥施用[J]
.土壤,1994,26(3):154-156.
被引量:39
8
申义珍,潘卫群,徐俊斌,傅成才.
扬州市十年来土壤有效硅的动态演变及水稻硅肥施用技术研究[J]
.土壤肥料,1994(5):23-26.
被引量:8
9
蔡德龙,钱发军,邓挺,曹敬学.
硅肥对花生增产作用试验研究──以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14(4):48-50.
被引量:10
10
胡定金,王富华.
水稻硅素营养[J]
.湖北农业科学,1995,34(5):33-36.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540
1
戴青云,刘代欢,王德新,李鹏祥,朱维,桂娟.
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缓解镉毒害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5):86-92.
被引量:27
2
李辛,沈惠,陈长洁,苑萌萌,王国和.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纤维类铺垫物的鉴别初探[J]
.海岱考古(辑刊),2019(1):488-498.
3
王震.
水稻硅元素的研究概况[J]
.中国科技纵横,2018,0(3):183-184.
4
刘彩云.
根施不同形态硅制剂对小麦白粉病的作用效果研究[J]
.潍坊学院学报,2004,4(6):46-47.
5
王明祖,何生根.
施用硅酸钠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2004,24(3):91-92.
被引量:5
6
郑甲成,刘婷,张百忍,刘继瑞.
几种微量元素作用及对水稻发育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S1):5-8.
被引量:34
7
陈健晓,屠乃美,易镇邪.
水稻硅肥施用效果及技术研究[J]
.作物研究,2008,22(S1):409-415.
被引量:6
8
FANGJiangyu,WANGHe,CHENYangt,ZHANGFusuo.
Silica nanospheres formation induced by peroxidase-catalyzed phenol polymerization[J]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Materials International,2003,13(7):501-504.
被引量:3
9
高柳青,杨树杰.
硅对小麦吸收镉锌的影响及其生理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246-249.
被引量:31
10
甘秀芹,江立庚,徐建云,董登峰,韦善清.
水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5):531-535.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404
1
刘会玲,陈亚恒,段毅力,许皞.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66-68.
被引量:31
2
田吉林,诸海焘,杨玉爱,何玉科.
大米草对有机汞的耐性、吸收及转化[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30(5):577-582.
被引量:38
3
金春姬,李鸿江,贾永刚,罗先香,郭秀军.
电动力学法修复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5):341-344.
被引量:20
4
王艮梅,周立祥,占新华,黄焕忠.
水田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产生动态及对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田间微区试验[J]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5):858-864.
被引量:69
5
刘承军,扈恩征.
开辟除尘灰利用和环保新途径[J]
.中国冶金,2004,14(9):40-45.
被引量:9
6
代革联,端木合顺,王铮,超亚斌,朱刚,周佳.
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效硅分布规律初探[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51-53.
被引量:6
7
张玉龙,王喜艳,刘鸣达.
植物硅素营养与土壤硅素肥力研究现状和展望[J]
.土壤通报,2004,35(6):785-788.
被引量:48
8
郭彬,娄运生,梁永超,张杰,华海霞,奚云龙.
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4,23(6):33-36.
被引量:75
9
黄湘源,季明德,胡书琴,谭洪涛.
硅元素对土壤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3,17(3):19-23.
被引量:6
10
徐呈祥,刘兆普,刘友良.
硅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6):753-757.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
20
1
王立军,季宏兵,丁淮剑,薛彦山,范旸.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27(2):188-194.
被引量:11
2
于彬,陈洪章.
汽爆分梳对玉米秸秆中二氧化硅的分布及其结构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190-194.
被引量:5
3
林七女,李志峰,董世颂,艾士云.
烧结机头除尘灰生产复合肥的研究[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7):38-40.
被引量:2
4
苏秀伟,魏绍冲,姜远茂,黄永业.
酸性土壤条件下硅对苹果果实品质和植株锰含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3(6):59-61.
被引量:14
5
洪秀杰,张俊,杨秀红.
不同浸提方法对稻田土壤硅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2):31-33.
被引量:4
6
任学坤,殷微微,徐文平,高凤文,赵姝.
白浆土施用生物硅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9):73-75.
7
任学坤,殷微微,徐文平,高凤文,赵姝.
白浆土上不同施硅水平对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和硅养分累积动态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5):64-66.
被引量:4
8
尹德良,何天容,罗光俊,阳许.
汞矿区土壤汞的影响因素及修复技术进展[J]
.环境科学导刊,2014,33(1):62-67.
被引量:5
9
史吉晨,介冬梅,李思琪,王嫒林,牛莉平,卢美娇.
东北芦苇湿地土壤有效硅与pH值及物质组成的关系[J]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5):64-70.
被引量:3
10
尹德良,何天容,安艳玲,罗光俊,阳许,陈筠.
万山稻米汞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6):1082-1088.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87
1
李世广,胡欣欣,唐亚,黄成敏.
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
.山地学报,2011,29(4):395-401.
被引量:5
2
潘明珠,周晓燕,陈成.
纳米二氧化硅在稻秸上的形态分布及制备工艺[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50-255.
被引量:12
3
刘建才,姜远茂,彭福田,魏绍冲,公艳.
锰过量对平邑甜茶生长及^(15)N吸收、利用与分配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2):63-66.
4
闫秀婧,吴霞,刘岚,王瑞君.
麦积区经济林种植土壤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4):31-33.
5
闫秀婧,杨军平,王集桂,孙力.
麦积区经济林种植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分析[J]
.甘肃科技,2012,28(5):144-146.
被引量:1
6
王强,邱家骧,王人镜.
大别山花岗质岩浆的形成:胶水或含自由水体系的熔融——以天堂寨和九资河花岗岩为例[J]
.地质学报,2000,74(1):63-71.
被引量:5
7
刘颖,于钧,魏红联.
1997年全国碘盐监测实验室盐碘外质控样测定结果评价[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19(3):238-238.
被引量:8
8
郑国文,何明,姜山,董克君,李振宇,胡豪,李恒,武绍勇.
^(32)Si半衰期的加速器质谱测量方法研究[J]
.质谱学报,2012,33(4):241-246.
被引量:1
9
许玲,田雪.
思想政治工作应具备超前意识[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16(1):11-12.
10
王弦,张军伟,彭奇均.
硅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柠檬酸液中的溶硅[J]
.应用化工,2012,41(8):1462-1465.
被引量:2
1
唐晓东,侯捷,屈明,陈燕霞.
我国水稻土的硅素营养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1):1-5.
被引量:12
2
倪礼斌,钱宏飞,王德君.
硅素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效果[J]
.上海农业科技,2000(2):73-73.
3
陈兴华,梁永超,马同生.
小麦对硅素养分吸收的初探[J]
.土壤肥料,1991(5):38-40.
被引量:21
4
杨耀松.
茶树氮素营养研究[J]
.茶叶通讯,1996,23(1):16-18.
被引量:11
5
吴明才,陈吾新,肖昌珍.
大豆锰素营养研究[J]
.中国油料,1991(4):39-42.
被引量:18
6
韩兴华,王广龙,李德志,丁书礼.
硅素在水稻上的增产机理、效果及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8S):94-94.
被引量:6
7
舒时龙,金培造,吴小雄,朱如顺.
硅素灵对甘蔗生长发育影响初报[J]
.温州农业科技,1997(3):17-19.
8
葛雪良,李盛梁.
浙江省农田硅素及硅肥应用概况[J]
.浙江农业科学,1996,37(2):76-77.
被引量:4
9
高丽娥,李光,冯慧梅.
微量元素与大豆的生长发育[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11):11-11.
被引量:1
10
支庚银,穆娟微,刘梦红.
硅肥在寒地水稻中的应用[J]
.现代化农业,2010(7):33-35.
被引量:1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