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晋南解州片方言表趋向和事态意义的“去”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晋南解州片方言"去"既可以作动词述语,也可以用于句末兼表趋向和事态意义:在行为动词后面,"去"的趋向功能与事态意义融为一体,其他情况下只表事态意义。事态助词"去4"是近代汉语助词"去"的沿用和发展;同时兼表趋向和事态意义的"去4b"应是"去1a去4a"的省略形式。
作者 史秀菊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2,共4页 Linguist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方言语法史研究"(项目编号:05BYY05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侯精一,温端政,田希诚.山西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8(2):81-92. 被引量:52
  • 2李崇兴.《祖堂集》中的助词“去”[C]//蒋绍愚,江蓝生主编.近代汉语研究(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3吕枕甲.运城方言两个表时间的助词[J].方言,1993(2):156-157. 被引量:2
  • 4俞光中,植田均[日本].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 5陈泽平.试论完成貌助词“去”[J].中国语文,1992,(2).
  • 6吴建生,赵宏因.万荣方言词典[K].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 7刘勋宁.《祖堂集》“去”和“去也”方言证[C]//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语法论集.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 8乔全生.洪洞话的“去”“来”[C]//乔全生.洪洞方言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 9潘家懿.临汾方言里的“来”和“去”[C]//侯精一,温端政主编.山西方言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59

同被引文献110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4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