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优质强筋小麦无公害保优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优质强筋小麦无公害保优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包括选好茬口、确定土质、施足底肥、用对品种、精细播种、节水灌溉、前氮后移、化控调节、去杂保优、防治病虫、适时收获、单收单贮等。
作者
郭瑞林
王林海
王怀苹
机构地区
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浚县种子公司
出处
《农技服务》
2007年第6期15-16,共2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优质
强筋小麦
无公害
保优节本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6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1
吴国梁,崔秀珍,宋小顺.
2种土壤质地下叶面喷施不同养分对强筋小麦蛋白质组分的效应[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10-5610.
被引量:1
2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
钾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51-4051.
被引量:5
3
孙笑梅,郑义,苗子胜.
叶面喷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60-3761.
被引量:17
4
张虎,冯斌,黄成,刘丽,李峰.
7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产量和品质表现[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90-2791.
被引量:7
5
吴兰云,徐茂林,周得宝,夏明.
氮肥运筹对淮北区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82-1183.
被引量:6
6
杨延兵,高荣岐,尹燕枰,张春庆,李圣福.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2):97-102.
被引量:40
7
朱新开,郭文善,周君良,胡宏,张影,李春燕,封超年,彭永欣.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6):640-645.
被引量:153
二级参考文献
44
1
蒋家慧.
氮肥运筹对小麦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69-72.
被引量:24
2
吴国梁,崔秀珍,宋小顺,张麦生,王宗全.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10):46-49.
被引量:17
3
吴国梁,崔秀珍.
不同土壤肥力和质地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4):1-2.
被引量:19
4
杜应琼,王运华,魏文学,王治荣.
钼肥对小麦体内氮、钼营养影响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4):384-389.
被引量:22
5
朱金宝,刘广田,张树榛.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5,21(6):679-684.
被引量:60
6
谭金芳,杨建堂,王文亮,刘玉堂,赵月平,霍晓婷.
锰肥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9(2):111-115.
被引量:17
7
李雁鸣,张立言,李振国.
春季肥水运筹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1):1-6.
被引量:50
8
王曙光,许轲,戴其根,张洪程,霍中洋,黄萍霞.
氮肥运筹对太湖麦区弱筋小麦宁麦9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5):65-68.
被引量:43
9
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
氮肥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14-216.
被引量:46
10
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7892、17893-1999优质小麦(强筋、弱筋)国家标准[M].,1999..
共引文献
216
1
代勇,张文凯.
蒙城县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的措施与成效[J]
.农技服务,2007,24(12):61-61.
被引量:4
2
朱新开,郭凯泉,郭文善,封超年,彭永欣.
播种方式对强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2):59-63.
被引量:16
3
姚金保,陈凤生.
长江下游弱筋小麦研究进展和展望[J]
.面粉通讯,2004(3):3-6.
4
张美微,王晨阳,贺德先,马冬云.
环境和氮磷肥对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5):905-909.
被引量:14
5
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黄玉鸾.
栽培措施对小麦籽粒主要加工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13-1016.
被引量:8
6
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赵斌,赵竹.
主要栽培措施对中筋小麦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84-87.
被引量:23
7
戴廷波,孙传范,荆奇,姜东,曹卫星.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调控[J]
.作物学报,2005,31(2):248-253.
被引量:125
8
曹承富,孔令聪,汪建来,赵斌,赵竹.
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1):46-50.
被引量:96
9
冯伟,郭天财,李晓,姚战军.
氮素运筹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品质及产量性状的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57-60.
被引量:15
10
吴秀菊,李文雄,胡尚连.
春小麦醇溶蛋白α-、β-、γ-、ω-组分积累规律及氮素调节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77-28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2
1
费广凡,伏震,龚德荣.
小麦栽培关键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
.农技服务,2008,25(8):12-13.
被引量:12
2
赵虹,范和君,薛喜梅.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地位作用与改革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1994,23(2):5-7.
被引量:1
3
杨玉宁.
山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J]
.青海农技推广,2005(1):55-56.
被引量:2
4
王良吉,李楠,商鲁宁,刘春松.
安徽省优质小麦栽培技术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55-1056.
被引量:6
5
李晶,任建飞.
稻茬免耕小麦栽培及病虫草防治技术[J]
.植物医生,2006,19(4):39-40.
被引量:3
6
周国勤,张应香,张杰.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0-3600.
被引量:15
7
王红军.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19-3919.
被引量:10
8
王国兰.
民和灌区春小麦套大豆栽培技术规程[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28-1628.
被引量:4
9
朱阳林,缪文华,蒋年生,汤顺英.
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扬麦13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25-1925.
被引量:2
10
胡辉,杨兰兰,申铃,杨波,谢文,王勃.
小麦新品种黔麦16号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型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53-225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3
1
费广凡,伏震,龚德荣.
小麦栽培关键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
.农技服务,2008,25(8):12-13.
被引量:12
2
王永华.
2008年春季小麦因苗分类管理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4):12-12.
3
杨波,石丙同,李德海.
小麦新品种徐麦2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2):6-6.
4
杨红福,陈爱大,曲朝喜.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操作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4):7-7.
被引量:1
5
刘先锋,王群亮,赵媛媛.
小麦旺长的原因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09,26(4):60-61.
6
王建军,董静,付锡美.
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研究[J]
.农技服务,2009,26(6):6-6.
7
祝尊友.
扬麦19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8):12-13.
8
李金良,侯明翠,刘冬云,高群英.
小麦新品种宛麦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10):11-11.
被引量:5
9
韦胜利,孙艳华,朱高纪,吴秋艳,崔晓东,王浩.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泛麦5号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09,26(12):30-31.
被引量:2
10
程玉红,苌收伟.
鹤麦一号小麦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措施探讨[J]
.农技服务,2010,27(1):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杨波,石丙同,李德海.
小麦新品种徐麦2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2):6-6.
2
杨红福,陈爱大,曲朝喜.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操作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4):7-7.
被引量:1
3
王建军,董静,付锡美.
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研究[J]
.农技服务,2009,26(6):6-6.
4
何炜,何开祥,谭微峰.
高海拔特殊生态区4个小麦品种比较[J]
.农技服务,2009,26(7):12-12.
5
祝尊友.
扬麦19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8):12-13.
6
郑有旺,罗伟,余辉,赵辉,龚海龙,李东广.
正阳县小麦冬季黄、弱、死苗诱因及应对措施初探[J]
.农技服务,2010,27(2):222-223.
被引量:2
7
张建祥,靳秀丽.
小麦宛麦18的特性研究[J]
.农技服务,2010,27(10):1257-1257.
8
尤玉能.
淮河下游地区郑麦9023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4):65-65.
被引量:1
9
周琴,王安宁.
小麦栽培的注意事项[J]
.农技服务,2011,28(1):9-9.
被引量:7
10
段文卿.
小麦新品种周麦22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1,28(3):261-261.
被引量:2
1
王永露.
小麦无公害节本增效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1,28(6):755-755.
2
任志祥.
绿豆节本增效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11(1):16-17.
被引量:2
3
胡宏旺,管先军.
豫北夏玉米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总结[J]
.河南科技(乡村版),2008(10):18-18.
4
高定新,徐福海,刘金波,周成亮.
优质高产杂交中籼稻K优818节本增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11-211.
5
张权中.
新疆棉花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途径[J]
.中国棉花,1999,26(10):27-28.
6
李东升,杨小英,张新彩.
夏大豆免少耕节本增效栽培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4(8):132-132.
7
李经武,沙永秀.
四减二增的大樱桃节本增效栽培技术[J]
.汉中科技,2013(6):7-8.
8
王法宏,衣明圣,马永海,黄振文,徐彩君.
小麦节本增效栽培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3):93-95.
被引量:2
9
陈敏,屈磊,郑曙峰,徐道青,王维,刘小玲,阚画春.
缓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棉花,2015,42(2):23-26.
被引量:15
10
李良玉,江敦有,刘敏.
玉米免耕节本增效栽培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2002(4):4-4.
农技服务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