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一般事物结构的主体概念和关于认识论意义下的主体概念是不同的。所谓多主体,常常是在事物结构意义下说的。教学更关注认识论意义下的主体。主体的概念尚可延伸到情意上去,教学全面地关注学生作为其知情意的主体意识。若将主体与客体分别称之为自我与对象的话,那么,自我对象化和对象自我化是基本的心理过程。这种积极的对象化过程便称为主客体融合。知识教育若能密切关注主客体融合,这种知识教育便可达到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因此,素质教育是特别关注主客体融合的教育。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共4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