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亚模式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新思考——亚洲金融危机再回首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了。东亚模式曾被认为是引领东亚国家走向繁荣发展的成功模式,但是现在却被认为是这次金融风暴的引起的主要原因。相信这次危机将会使东亚国家从中得到启示和宝贵的经验,做出巨大的进步。
作者
李琳琳
谭秋梅
郭燕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第7期197-199,共3页
Supplement to the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关键词
东亚模式
亚洲金融危机
债务危机
分类号
F83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姜广东.
关于“东亚模式”的制度性再思考[J]
.宏观经济研究,2003(12):41-42.
被引量:3
2
周肇光,宗永平.
韩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
.亚太经济,2006(4):55-57.
被引量:4
3
周建勇.
东亚发展模式的再思考——政府干预的反思[J]
.珠江经济,2006(11):59-69.
被引量:2
4
于海莲.
东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反思[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2):67-7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陈峰君.
论东亚经济民族主义[J]
.国际政治研究,1996,17(2):1-12.
被引量:8
2
任晓.经济、文化、政治:东亚经济成功的三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4.
3
姜波.《全球化的利与弊》[N].《经济日报》,2001年1月9日第5版.
4
保罗·罗默.商业周刊(美),1998,.
5
申健.
东亚模式的反思[J]
.世界经济文汇,1998(2):36-38.
被引量:1
6
唐任伍,章文光,王晓军.
经济全球化与“韩国模式”[J]
.世界经济文汇,2001(3):59-6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
1
张伟伟,毕晓林.
刍议东亚面临的总体经济问题[J]
.学术交流,2005(7):77-80.
被引量:1
2
王雄军.
中国模式中“强政府”角色定位的影响因素分析[J]
.探求,2007(2):45-48.
被引量:6
3
陈昊天.
战后日本区域开发与法律支撑体系[J]
.现代日本经济,2007,26(4):62-64.
被引量:3
4
朱灏.
韩国经济的复苏及其启示[J]
.亚太经济,2007(5):85-89.
被引量:15
5
王晨曦,张娜.
江苏省沿海开发的国际经验借鉴——以韩国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2):44-47.
被引量:1
6
姚宜.
广东开放型经济升级转型的若干思考[J]
.经济论坛,2013(7):29-32.
7
黄泰渊.
关于东亚模式的再思考——东亚发展模式的分化分析[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30(2):60-64.
同被引文献
20
1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
Karl W. Deutseh. Social Mobiliza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 J ].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No. 55,1961.
3
Olson, Mancur. Rapid Economic Growth as a Destabilizing Force [ J ]. Economic History , No. 23,1963.
4
[美]刘易斯.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5
1993-200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10年调查总报告[EB/OL].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网,2004-02-10.
6
张茂桂.社会运动与政治转化[M].台北:财团法人张荣发基金会、国家政策资料中心,1990.
7
[美]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企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
[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9
Peter H. Smith. Social Mobilizati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Rise of Juan Peron [ J ].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No. 1,1969.
10
[美]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与思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引证文献
1
1
柳建文.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动员效应与社会风险: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聂军.
变迁、结构和话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宏观解释视角[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119-122.
被引量:10
2
潘昱庭,吴慈生.
经济增长要素的协同效应研究述评[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1-134.
被引量:1
1
张后奇.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模式:亚洲四小龙对外投资[J]
.世界经济情况,1989(20):6-9.
2
齐培潇,郝晓燕,史建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主要宏观调控概述、经验及不足[J]
.当代经济,2010,27(11):158-160.
被引量:2
3
浙江:困境中求变[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6):38-39.
4
尤萌萌.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文献综述[J]
.时代金融,2014(5Z):7-7.
5
张雪玲,杜义朝.
“温州模式”对西部发展民营经济的启示[J]
.西部论坛(陕西),2005,7(5):4-6.
6
张沁文.
县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2(4):43-45.
7
上海:30年积累“七大宝贵经验”[J]
.上海地方交通,2009(1):43-43.
8
马建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深刻的变革[J]
.行政管理改革,2016(1):1-1.
9
于培伟.
对外开放三十年[J]
.经济研究参考,2008(29):3-8.
10
逄锦聚.
辉煌的成就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经济50年的回顾与展望[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1-15.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