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双歧杆菌及其生物制品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综述了双歧杆菌代谢特性、作用机理、国内外双歧杆菌生物制品的动态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双歧杆菌制剂的研究方向。
作者
汤钦林
陈正宏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出处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52-58,共7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生物制品
活菌制剂
双歧因子
分类号
TQ464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13
参考文献
2
1
王占武,张.
双歧杆菌与人体健康[J]
.中国乳品工业,1996,24(1):24-27.
被引量:47
2
康 白.微生态学[M]大连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
46
1
吕文君,徐敬华,吕文东,焦发道.
益生菌选择性计数方法的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2005,33(1):26-28.
被引量:1
2
王占东,吕文君,赵海涛,徐敬华.
益生菌冻干粉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5):9-11.
被引量:2
3
曾小耘,骆郁林.
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8):66-67.
被引量:1
4
张振奇,孙忠伟,王利.
益生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应用的研究[J]
.中国乳业,2006(11):61-64.
被引量:14
5
侯红漫,朱蓓薇,卢明春,大连轻工学院,王红.
双歧杆菌耐氧菌株的筛选及应用[J]
.中国乳品工业,1997,25(3):16-17.
被引量:4
6
谢继志,罗珍兰,田家政,杨春芬,葛庆丰.
提高双歧杆菌酸奶中双歧杆菌数量的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1997,25(5):8-12.
被引量:12
7
刘国昌,何光华.
新一代中老年奶粉的研究与开发[J]
.中国乳品工业,1997,25(5):26-27.
被引量:2
8
吴拥军,王嘉福,尹峻峰.
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
.西南农业学报,1997,10(3):6-9.
被引量:6
9
董贝磊,董贝森,陆晓滨.
双歧杆菌生长特性的研究[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2(2):50-54.
被引量:3
10
罗珍兰,谢继志,许善峰,华占军.
婴儿双歧杆菌对致病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1998,26(3):3-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7
1
康白.
双歧杆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4,6(1):45-52.
被引量:42
2
段善海,缪铭.
胡萝卜酸奶的开发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4,25(6):93-95.
被引量:38
3
雍学安,孔庆泾,马可伟,马盛华.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生产中冷冻工艺的探索[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8(4):63-63.
被引量:2
4
王占武,张.
双歧杆菌与人体健康[J]
.中国乳品工业,1996,24(1):24-27.
被引量:47
5
高山峨,张志强.
研究和发展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前瞻[J]
.农产品加工(下),2006(8):85-87.
被引量:1
6
吴信,江宁,印遇龙,李铁军.
基因工程在益生菌中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1):152-156.
被引量:3
7
张鸿志,关玛丽,林滢,宋文成,陈钟鸣.
纯双歧杆菌酸奶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6,17(1):28-30.
被引量:4
8
李槿年.
正确使用及保存活菌制剂[J]
.中国饲料,1997(6):7-9.
被引量:9
9
黄永坤,杨美芬,李海林.
常见胃肠病患儿胃肠道菌群变化研究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481-484.
被引量:26
10
无锡轻工业学院 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引证文献
10
1
王礼师.
做好“两个主动” 构建服务型海事——湛江海事局服务地方经济实现监管转型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水运,2005(11):26-27.
2
李雅乾,田洪涛,苏旭东,田益玲,吴蕊,王长存.
双歧杆菌发酵胡萝卜汁酸乳贮藏稳定性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6,22(4):94-96.
被引量:8
3
孔瑾,赵功玲,朱志方.
红薯双歧杆菌发酵保健饮料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6):189-192.
被引量:9
4
李龙柱,张富新,马婷婷,侯院林,葛萍,赵璐,杜远华.
乳制品中益生菌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下),2013(10):37-39.
被引量:4
5
周雪峰.
双歧杆菌与酸奶菌的混合发酵中菌种配比的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4):47-49.
被引量:5
6
李平兰,国辉,郑海涛.
几种食品原料对双歧杆菌体外促生长效果初探[J]
.中国乳品工业,2001,29(6):14-16.
被引量:7
7
曲巍.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学,2017,8(2):80-81.
被引量:1
8
蒲海燕,宫春波,李莉.
活菌制剂剂型的加工研究概况[J]
.饲料博览,2003,15(9):19-20.
被引量:1
9
赵敏,李德斌,张静.
双歧杆菌及微生态制剂[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6):371-372.
被引量:7
10
杜鹏,霍贵成.
国内外益生菌制品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4,25(5):194-198.
被引量:73
二级引证文献
113
1
王建,于景华,张国钰,陈历俊.
益生菌促生长因子的筛选[J]
.中国乳品工业,2005,33(6):10-11.
被引量:6
2
杜鹏,杨玉琢,霍贵成.
双歧杆菌冻干制剂贮藏存活能力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5,21(4):13-16.
被引量:4
3
钱芳,李艾黎,孔保华.
浓缩型益生菌制品的产业化制备[J]
.现代食品科技,2005,21(4):126-128.
被引量:1
4
李雅乾,田洪涛,孙纪录,苏旭东,马雯,霍炜洁.
胡萝卜汁双歧杆菌酸乳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6,22(4):49-51.
被引量:3
5
吴照民.
发酵蛋乳酸奶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2006,31(10):215-217.
被引量:2
6
舒国伟,吕嘉枥,陈合.
蛋白质及果蔬汁等益生菌增菌物质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06,25(11):8-10.
被引量:4
7
胡会萍.
益生菌及其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2):173-175.
被引量:37
8
益生菌研究进展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18(G00):429-435.
被引量:1
9
吴信,江宁,印遇龙,李铁军.
基因工程在益生菌中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1):152-156.
被引量:3
10
刘艳,明双喜,王沂蒙,冷寒冰,江国托.
关注益生菌[J]
.中国家禽,2007,29(3):43-48.
被引量:18
1
解志刚,刘江秋.
枯草杆菌与活菌制剂[J]
.微生物学杂志,1996,16(2):48-50.
被引量:3
2
庄志发,贺连智,冯紫慧.
简述微生态活菌(酪酸菌)制剂的研究应用[J]
.山东食品发酵,1999(1):32-35.
被引量:16
3
王雪松,张亮.
微生态制剂冻干工艺的探讨[J]
.上海医药,2005,26(8):366-367.
被引量:4
4
龚芳红,贺松,张德纯,郭亚楠.
百合浸提液对双歧杆菌体外促生长作用的初步探讨[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11):64-67.
被引量:2
5
贾士芳,郭兴华.
活菌制剂的现状和未来──重点以乳酸菌活菌制剂为例加以分析[J]
.生物工程进展,1996,16(2):16-21.
被引量:34
6
龚阿琼,王学东,戴晋军,谭斌.
粪肠球菌微胶囊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2,32(11):58-59.
被引量:1
7
戚薇,陈莹,王建玲,房志仲.
高浓度凝结芽孢杆菌粉剂的研制及特性研究[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2):1-5.
被引量:7
8
刘芳.
治稻瘟病有了生防活菌剂[J]
.农药市场信息,2008(17):33-34.
9
陈惠音,杨汝德.
双歧联菌耐酸肠溶性微囊混饮口服液的研制[J]
.现代食品科技,2005,21(4):48-50.
被引量:1
10
李宝成,满丽萍,果然,李延锋,冯卓彦.
绿色木霉菌种制备工艺优化与工业化制备考察[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6):114-116.
被引量:1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