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和中国经济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东亚模式的主要特点 东亚模式的特点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两点最重要。 第一点,东亚经济都有非常高的投资率——这种高投资率是以高储蓄率为基础的,但投资率要高于储蓄率。第二点,对外贸易在东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出口占GDP的比重都很高。
作者
余永定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出处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23,共9页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关键词
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东亚模式
高储蓄率
东亚经济
投资率
对外贸易
GDP
分类号
F831.59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28
同被引文献
75
1
平新乔,陈敏彦.
融资、地价与楼盘价格趋势[J]
.世界经济,2004,27(7):3-10.
被引量:154
2
张彦.
解开央行货币政策的“手铐”[J]
.南风窗,2007,0(19):65-67.
被引量:4
3
安辉.
现代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机制及实证分析——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J]
.财经问题研究,2004(8):45-48.
被引量:23
4
李扬,殷剑峰.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05,40(2):4-15.
被引量:240
5
孙华妤,马跃.
化解热钱流入形成的升值压力: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措施[J]
.世界经济,2005,28(4):13-21.
被引量:25
6
江春,许立成.
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J]
.金融研究,2005(4):79-88.
被引量:57
7
裴平,孙兆斌.
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错配[J]
.国际金融研究,2006(8):66-72.
被引量:38
8
余永定.
中国的双顺差:根源及对策[J]
.中国金融,2006(19):25-27.
被引量:47
9
吴晓灵.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J]
.中国金融,2007(1):12-13.
被引量:42
10
陈雨露,罗煜.
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一个述评[J]
.管理世界,2007,23(4):138-147.
被引量:96
引证文献
10
1
许振志,王海慧.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政策解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S1):1-2.
2
陈小五,王旭祥.
资本流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J]
.上海金融,2008(3):76-79.
被引量:1
3
晏文隽,郭菊娥,龚利.
次贷危机影响下我国能源生产态势预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7-12.
被引量:5
4
周辰亮.
汇率与资产价格:文献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09(7):166-169.
被引量:2
5
杨芳.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J]
.铜陵学院学报,2009,8(3):37-38.
6
姚雯,娄飞鹏.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对人均GDP的影响——基于建国60年来数据的实证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09(10):91-96.
被引量:2
7
余永定.
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J]
.国际经济评论,2010(3):7-44.
被引量:87
8
徐坡岭,陈旭.
中东欧国家2008年资本骤停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
.欧亚经济,2014(1):23-38.
被引量:1
9
刘用明,甘永春.
汇率冲击与我国股票价格波动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12-119.
被引量:11
10
叶辅靖,原倩.
我国金融开放的历程、现状、经验和未来方向[J]
.宏观经济管理,2019(1):21-27.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
128
1
郑辛如,李婧.
人民币汇率对FDI流入的影响——外销比例、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的视角[J]
.南大商学评论,2019(2):1-24.
2
伍抱一,周瑞.
美国与拉美国家相互投资及其与中国的比较[J]
.海派经济学,2022,20(4):154-169.
被引量:1
3
管豪.
从巨额外汇反思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62-64.
4
汪哲荪,袁潇晨,魏一鸣,金菊良,焦建玲.
基于自忆性原理和EMD的中国清洁能源需求组合预测[J]
.水电能源科学,2010,28(9):171-174.
被引量:1
5
汪哲荪,金菊良,魏一鸣,周玉良,杨希凡.
基于自助法的中国水电能资源开发利用Logistic预测[J]
.水电能源科学,2010,28(10):151-153.
被引量:7
6
郭菊娥,晏文隽,孟磊.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辨析[J]
.统计与决策,2010,26(12):72-75.
被引量:1
7
余旭.
人民币汇率与价格问题的探讨[J]
.金融与经济,2010(7):48-51.
被引量:1
8
宋国友.
中国对外金融战略:从美元中心到货币制衡?[J]
.现代国际关系,2010(8):37-44.
被引量:4
9
张明.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行为的转变[J]
.国际经济评论,2010(5):99-109.
被引量:7
10
李宏,陆建明,杨珍增,施炳展.
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失衡:一个文献综述[J]
.南开经济研究,2010(4):3-20.
被引量:18
1
黄范章.
经济全球化、东亚模式、金融风险[J]
.金融研究,1998(10):27-33.
被引量:4
2
胡军.
东亚模式:危机过后的反思[J]
.亚太经济,1999(4):4-6.
被引量:2
3
赵德志.
金融危机三题[J]
.经济问题探索,1999(7):34-36.
4
TakumaTakahashi,冯月秋.
金融危机与产业政策──东南亚国家案例分析[J]
.开放导报,1997(11):31-32.
被引量:3
5
金仁淑.
日元国际化对东亚经济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J]
.日本问题资料,1992(11):9-16.
6
钟乃仪.
日元与东亚经济[J]
.上海金融,2000(1):43-45.
7
陈炳才.
亚洲金融危机的趋向与人民币汇率走势[J]
.百科知识,1998(11):16-17.
8
丁骋骋,程跃飞.
亚洲金融风暴成因及对我国之启示──兼谈对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点思考[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8(3):42-48.
9
世界银行预计:中国经济有望今年开始复苏[J]
.武汉金融,2009(4).
10
刘诗白.
危机、调整与东亚经济的重振[J]
.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9):3-9.
被引量:1
国际金融研究
200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