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区域主义”的核心特征
被引量:
2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区域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经验上和理论上的新内容的新现象。经验上,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区域间性、开放性、主体化和趋同化等;理论上,主要表现为体系化、社会化、综合化和秩序化等。这些核心特征将之与冷战背景下"旧区域主义"区分开来。
作者
郑先武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出处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4,共7页
International Review
基金
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项目研究成果。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旧区域主义
理论化
核心特征
分类号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9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90
参考文献
10
1
Fredrik S-derbaum.“Rethinking the New Regionalism”[].the XIII Nordic Science Association Meeting.2002
2
Michael Leifer.ASEAN and the Security of Southeast Asia[]..1989
3
ASEAN.Framework Agreement on Enhancing AS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http://www.aseansec.org . 1992
4
Jusuf Wanandi.“The Future of ARF and CSCAP in the Regional Security Architecture”[].Asian Pacific After the Cold War.1999
5
EC.The Cotonou Agreement[]..
6
."Survey on Free Trade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in the Mediterranean"[].DG/BA.1999
7
.Studying Asian Pacific Security:The Future of Research Training and Dialogue Activities[]..1994
8
Brian Job."Track2Diplomacy:Ideational Contribution to the Evolving Asian Security Order"[].Asian Security Order.2003
9
C.Brethereon,and J.Vogler.Europe as a Global Actor[]..1999
10
.
同被引文献
239
1
邢丽菊,安波.
韩国中等强国领导力的发展演变及特征[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0(2):168-187.
被引量:9
2
徐刚.
“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及国际法意义[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37-40.
被引量:1
3
李琪.
中亚地区安全化矩阵中的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问题[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49-59.
被引量:19
4
赵会荣.
论中亚国家整体发展进程[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5):58-68.
被引量:4
5
王湘穗.
倚陆向海:中国战略重心的再平衡[J]
.现代国际关系,2010(S1):54-64.
被引量:7
6
朱锋.
关于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J]
.现代国际关系,1997(9):42-47.
被引量:26
7
叶正佳.
《印孟恒河河水分享条约》与高达政府的南亚政策[J]
.南亚研究,1997(1):15-20.
被引量:4
8
周建平.
试论地区经济一体化[J]
.世界经济,1988,11(10):19-24.
被引量:3
9
张京祥.
全球化背景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转变[J]
.国外城市规划,2004,19(3):1-4.
被引量:37
10
郑先武.
区域研究的新路径:“新区域主义方法”述评[J]
.国际观察,2004(4):65-73.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9
1
宫秀川.
拉美一体化:21世纪美俄战略博弈的新区域[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10(6):74-80.
被引量:1
2
张义明.
试析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新区域主义特征[J]
.东南亚纵横,2009(1):46-49.
被引量:6
3
张义明.
加尔通的结构一体化理论剖析[J]
.东南亚纵横,2009(5):99-103.
4
马孆.
“新地区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J]
.创新,2009,3(3):60-64.
被引量:1
5
邓昌坤,金长春.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构建[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6):31-32.
6
陆金梅.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治理[J]
.创新,2011,5(3):77-80.
被引量:2
7
衣淑玲.
我国双边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分析及其完善[J]
.电子知识产权,2012(1):62-67.
被引量:1
8
白明华.
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水法中的发展[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6):60-65.
被引量:1
9
连雪君.
传统的再发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观念与实践——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在地区国际合作研究中的探索[J]
.俄罗斯研究,2014,0(2):91-114.
被引量:9
10
尚纹玉,陈一鸣,胡文琴.
新旧区域主义理论比较综述[J]
.中国市场,2014(37):46-47.
二级引证文献
90
1
杨沨,侯楠.
新时代“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发展研究[J]
.科普研究,2022,17(5):26-32.
2
温海燕,刘小燕.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9,0(34):89-90.
被引量:3
3
顾六宝,杨宏玲.
中印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及战略意图探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6):50-54.
被引量:1
4
刘晓艳,蔡珍贵,卢荣锟.
浅析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双边自由贸易发展趋势[J]
.商业时代,2010(6):31-32.
5
郭忠宁.
地区主义发展的动力因素[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9):65-67.
6
李丽.
试析中国西南地区与印度的经贸合作[J]
.创新,2012,6(1):72-75.
7
孙阁斐.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分析研究[J]
.商业时代,2014(31):22-24.
8
樊静,衣淑玲.
与国际投资中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国际经济条约探析[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1):34-40.
9
陈晨.
中国自贸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北方经贸,2015(4):14-15.
被引量:3
10
汪晓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产业合作研究[J]
.经济问题,2015(5):1-5.
被引量:22
1
张振江.
区域主义的新旧辨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01-108.
被引量:7
2
郭延军,王春梅.
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安全共同体建设[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6):79-83.
被引量:3
3
刘会春.
WTO时期新区域主义主导下的区域贸易协定[J]
.政法学刊,2008,25(2):66-70.
被引量:1
4
郭延军.
新区域主义:构建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新视角[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53-57.
5
郑华.
冷战背景下首脑外交核心要素考察——以中美关系解冻系列谈判为例(1969~1972)[J]
.国际观察,2007(4):48-53.
被引量:4
6
加琳娜.吉巴诺娃,王惠娜.
走向新区域主义:俄罗斯联邦主义的发展[J]
.公共行政评论,2010,3(5):92-107.
被引量:1
7
黑龙江省委统战部长王涛志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成果[J]
.中国统一战线,2009(6):13-13.
8
罗元俊.
工商联必须讲政治[J]
.四川统一战线,1996,0(9):12-12.
9
俞顺洪.
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J]
.特区经济,2008(2):278-280.
被引量:3
10
张紧跟.
试论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351-357.
被引量:20
国际观察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