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煤粉碎性主要因素的研究——与变质程度、岩相显微组分、硬度和脆性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煤粉碎性主要因素的研究———与变质程度、岩相显微组分、硬度和脆性的相关关系[日本]大木达也等1前言将煤粉碎,其目的有多种。例如,制取高浓度水煤浆(CWM)时,要求把煤粉碎至-75μm。这时,煤的粉碎所占经费很大。由于煤本身的变质程度和岩相成分之差...
作者
大木达也
出处
《煤质技术与科学管理》
1997年第4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煤
粉碎
变质程度
岩相组分
硬度
脆性
分类号
TQ536.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6
1
陈鸿,孙学信,韩才元,崔和平.
煤粉孔隙结构对燃烧过程的影响[J]
.化工学报,1994,45(3):327-333.
被引量:22
2
张红日.
下花园矿构造煤的特征及成因探讨[J]
.煤,1995,4(1):47-51.
被引量:2
3
杜云贵,任震,鲜学福,张广洋.
煤的各向电异性与其大分子结构间的关系[J]
.煤炭转化,1995,18(4):63-67.
被引量:7
4
徐龙君,张代钧,鲜学福.
煤的电特性和热性质[J]
.煤炭转化,1996,19(3):56-62.
被引量:17
5
路继根,沙兴中,高晋生,邱建荣,尹鹤龄,郑楚光.
煤显微组分燃烧特性的热分析研究[J]
.煤气与热力,1996,16(4):29-32.
被引量:5
6
张小可,孙学信,陈彩霞,郑楚光.
岩相及煤阶对煤的燃烧特性的影响[J]
.燃料化学学报,1996,24(2):168-173.
被引量:6
7
郑明东,姚伯元.
动力煤的燃烧特性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1996,24(6):565-570.
被引量:9
8
饭野雅 雄谷淳 等.-[J].燃料协会志,1985,64(3):210-212.
9
肖宝清,张涛,董宏海.
煤吸附药剂能力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1997,25(2):185-188.
被引量:3
10
韦章兵,曾蒲君,李华祥,冯治斌.
粘结性煤的破粘方法试验研究[J]
.中州煤炭,1997(3):15-1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曹学新,刘建新.
郑州矿区构造煤洗选试验研究[J]
.煤炭工程,2013,45(10):106-108.
被引量:3
2
赵彦生,叶峻岭,鲍卫仁,卢建军,谢克昌.
煤特性研究[J]
.煤炭转化,2002,25(1):1-6.
被引量:11
3
敖卫华,孙庆云,黄文辉,肖文钊.
煤显微硬度测定方法改进[J]
.煤炭科学技术,2014,42(S1):294-29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侯丽红,申峻,李伟,凌开成.
溶胀技术在煤科学中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2011,31(S1):38-42.
被引量:2
2
常鸿雁,张德祥,韩文煜,高晋生.
不同温度下煤在溶剂中的溶胀行为[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4):406-409.
被引量:21
3
周桂萍,亓新.
发电用煤质量评价中若干问题探讨[J]
.山东电力技术,2004,31(4):15-17.
4
常鸿雁,韩文煜,张德祥,高晋生.
神华煤在有机溶剂中溶胀动力学的研究[J]
.煤炭转化,2005,28(2):25-28.
被引量:14
5
白保平.
用QRD—2002型清洁型无回收焦炉生产优质铸造焦[J]
.山西化工,2005,25(4):48-49.
被引量:1
6
周孑民,裴文锋,彭好义,邓胜祥.
冶金炉窑用高强型煤黏结剂优配的实验研究[J]
.煤炭转化,2006,29(4):50-54.
7
朱燕舞,付强,谢品华,刘文清,彭夫敏,秦敏,林艺辉,司福祺,窦科.
北京冬季大气污染物的DOAS监测与分析[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5):1390-1393.
被引量:14
8
黄山秀,马名杰.
煤样黏结特性测定值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转化,2010,33(1):5-8.
9
孟华,王建军,王华,李红娟.
基于神经网络的钢铁企业电厂煤汽比预测模型[J]
.煤炭转化,2014,37(2):63-68.
10
吕宏广.
大柳塔选煤厂脱粉入选与不脱粉入选的比较分析[J]
.煤炭工程,2015,47(2):72-74.
被引量:14
1
Gray.,RJ,刘世泰.
煤的岩相特性对煤焦转变的影响[J]
.国外钢铁科技,1991(1):9-23.
2
张小可,陈彩霞,孙学信,李军,郑楚光.
煤岩相组分对煤表面积的影响[J]
.煤气与热力,1995,15(6):7-9.
3
申峻,李小燕,邹纲明,王志忠.
焦炭显微强度的测定及其与煤性质的关联[J]
.煤炭学报,2003,28(3):303-306.
被引量:6
煤质技术与科学管理
199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