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粮食储藏》
2007年第4期54-56,共3页
Grain Storage
参考文献5
-
1刘敏芳,席美丽.欧盟的粮食安全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205-208. 被引量:4
-
2孔凡真.美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机制[J].粮食加工,2006,31(5):8-9. 被引量:2
-
3赵素丽.发达国家管理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主要经验、做法及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5(6):59-63. 被引量:1
-
4帅传敏,张琦.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探讨[J].经济问题,2005(6):25-27. 被引量:5
-
5邹凤羽.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2-2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肖春阳.中国粮食安全及主要指标研究[J].黑龙江粮食,2004(2):20-21. 被引量:5
-
2.《国家粮食局出国考察报告汇编》(2000-2004年)[M].,..
-
3冯志强.美国的粮食经济政策研究(1)[J/OL].中华粮网,http://www.cngrain.com,2002-11-19:.
-
4朱晓峰.中国粮食问题: 远景与求解策略[J].中国软科学,1997(6):115-120. 被引量:9
-
5王礼力.论农业的外部性与农业政策目标[J].陕西农业科学,1998(3):39-41. 被引量:9
-
6胡靖.中国粮食安全:公共品属性与长期调控重点[J].中国农村观察,2000(4):24-30. 被引量:40
-
7倪洪兴.农业多功能性与非贸易关注[J].世界农业,2000(11):3-5. 被引量:8
-
8张陆彪.农业多功能性与我国贸易谈判立场[J].农业经济问题,2002,23(6):12-15. 被引量:21
-
9邹凤羽.我国粮食流通期货市场发展研究[J].财贸研究,2003,14(3):28-30. 被引量:2
-
10林军.适应国家宏观调控需要 建立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J].求是,2003(20):32-3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9
-
1甘凤萍,张红梅.国家储备粮库MIS的设计和实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36-39.
-
2吴志华,胡学君.中国粮食流通趋势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32-36.
-
3莫喆,刘中秋,吴永常.国内外农业生产监测及产量预报系统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434-437. 被引量:7
-
4吴文清,赵黎明.基于小波分析的国有粮食企业购销波动研究[J].工业工程,2010,13(6):46-49.
-
5吴文清,刘超.中国国有粮食企业购销波动研究——基于小波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1(10):31-38. 被引量:5
-
6曹淑华,聂雷,马卫鹏.国外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6):14157-14160. 被引量:2
-
7罗超烈,曾福生.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演变与经验分析[J].世界农业,2015(4):69-72. 被引量:8
-
8钟晓青,薛蛟,何文.耕地再生与循环:中国粮食均衡的复种指数与生态安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12(2):12-18.
-
9陈亚奇,保虎.习近平粮食安全观探析[J].荆楚学刊,2022,23(4):66-7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3
-
1刘晓梅.关于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财贸经济,2004,25(9):56-61. 被引量:76
-
2朱晶,钟甫宁.市场整合、储备规模与粮食安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19-23. 被引量:36
-
3陈桦.福建省稻谷生产情况分析与粮食安全对策[J].福建稻麦科技,2005,23(4):4-7. 被引量:1
-
4姜恒,杨绍安.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7):173-175. 被引量:5
-
5刘昌霖.论福建粮食安全[J].福建轻纺,2006(11):1-5. 被引量:3
-
6周江梅,曾玉荣,吴越,刘荣章,李伟伟,李建华,郑百龙.福建省粮食生产潜力影响因子及需求情况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3):275-278. 被引量:8
-
7张星.主要气象灾害对福建粮食生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105-107. 被引量:43
-
8李向荣,彭先球.浅论湖南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J].湖南农业科学,2007(4):5-7. 被引量:7
-
9蔡贤恩.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政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2007,26(9):78-83. 被引量:8
-
10耿玉环,张建军,田明中.论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0):906-909.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3
-
1成婷.粮价诸方博弈[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97-97.
-
2曾玉荣,周江梅,杨军,李建华,郑百龙,刘荣章,李伟伟,吴越.福建粮食生产能力预测与粮食安全保障对策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426-432. 被引量:14
-
3李丰.主要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政策演变及其启示[J].粮食经济研究,2015(1):88-10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郑百龙,曾玉荣,周琼,杨勋华,刘玲.闽台农业生物技术比较与产业合作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8(4):47-51.
-
2李秋芳,康国磊,李小芳,李炳军.基于灰色关联的河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48-6150. 被引量:5
-
3翁伯琦,张伟利,刘碧云,林梅,吴越.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思考与若干对策[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2):171-175. 被引量:4
-
4王千,门明新,许皞.基于ESDA与GIS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空间分布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9,31(9):64-67. 被引量:4
-
5戴云,刘志宏,邓启明,林鹰漳,连伟如,黄跃东.福建粮食安全:现状、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4):369-374. 被引量:5
-
6杨悉廉,杨齐祺,金晓斌,周寅康.城乡结合部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研究——以廊坊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4):56-60. 被引量:1
-
7杨月锋,徐学荣.福建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与产量趋势预测[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4):697-703. 被引量:29
-
8李秋芳,康国磊,李小芳,李炳军.基于灰色关联的河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1(5):23-27. 被引量:10
-
9王海平,曾玉荣,周琼.福建省粮食生产特点及综合生产能力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8):789-793. 被引量:5
-
10叶夏,白丽月,黄曦,宋秀高,郑昆荩.福建省粮食安全农业资源保障能力研究[J].农学学报,2014,4(12):110-114. 被引量:3
-
1彭珂珊.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J].科学新闻,2008(6):19-21.
-
2新加坡与美国签署航空安全合作协议[J].中国民用航空,2008(7):38-38.
-
3菁菁.美国如何处理消费品安全问题[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12):78-78.
-
4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实施新的儿童产品标准[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9(11):35-35.
-
5张延平,谢如鹤.食品物流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建设亟待加强[J].中国储运,2006(5):103-105. 被引量:15
-
6谢智辉,张玉萍,孟越.关于航空公司逐步推进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的思考[J].民航管理,2009(9):104-106. 被引量:1
-
7冯磊.美国:微软出台云服务的安全政策[J].中国档案,2016,0(5):75-75.
-
8毕夫.全球粮食安全:瓶颈与破除[J].对外经贸实务,2010(1):20-23. 被引量:1
-
9保进出口食品安全[J].福建轻纺,2008(12):4-4.
-
10张帅.我国粮食安全分析与战略选择[J].中外企业家,2015,0(6):2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