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格权:何以可能
被引量:
24
Right Of Personality:How To Make It Possibl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格权保护为法律的基本任务。在民法典中如何规定人格权,是一个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人格与人格权的关系、一般人格权以及人格权请求权三个视角就中国未来的人格权立法展开探讨。
作者
姚辉
周云涛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6,共5页
Law Science Magazine
关键词
人格
一般人格权
人格权请求权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5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632
同被引文献
413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302
参考文献
22
1
[德]罗尔夫·克尼佩尔,朱岩译.《法律与历史——论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变迁》.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
2
[法]阿·布瓦斯泰尔 钟继军译.《法国民法典与法哲学》[A].徐国栋主编.《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2卷)[C].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页.
3
马俊驹.
从身份人格到伦理人格——论个人法律人格基础的历史演变[J]
.湖南社会科学,2005(6):44-49.
被引量:22
4
Savatier, Metamorphoses economiques et socials du droit prive daujourdhui, Ⅲ, n. 335.
5
[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以民事财产法为中心》.王闯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八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页注4.
6
姚辉.《人格权的研究》,载杨与龄主编.《民法总则争议问题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
7
马俊驹,张翔.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J]
.法学研究,2004,26(6):46-57.
被引量:82
8
陈民.《论人格权》[J].法律评论,1962,(8).
9
王利明.
试论人格权的新发展[J]
.法商研究,2006,23(5):16-28.
被引量:97
10
金可可.
私法体系中的债权物权区分说——萨维尼的理论贡献[J]
.中国社会科学,2006(2):139-151.
被引量:55
二级参考文献
195
1
薛军.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J]
.法商研究,2004,21(4):63-75.
被引量:88
2
杨立新,孙博.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J]
.河北法学,1995,13(4):1-4.
被引量:21
3
张文显.
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J]
.中国法学,1991(5):26-34.
被引量:72
4
徐国栋.
寻找丢失的人格——从罗马、德国、拉丁法族国家、前苏联、俄罗斯到中国[J]
.法律科学,2004,22(6):71-79.
被引量:66
5
马俊驹,张翔.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J]
.法学研究,2004,26(6):46-57.
被引量:82
6
王锐,熊键,黄桂琴.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法学思考[J]
.中国法学,2002(4):82-94.
被引量:38
7
杨立新.
制定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争论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民法典制定研讨会讨论问题辑要及评论(二)[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1):27-35.
被引量:8
8
蒋志培.
我国立法和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请求权[J]
.中国律师,2001(10):63-65.
被引量:23
9
段厚省.
请求权竞合研究[J]
.法学评论,2005,23(2):152-160.
被引量:49
10
熊谞龙.
权利,抑或法益?——一般人格权本质的再讨论[J]
.比较法研究,2005,19(2):51-57.
被引量:90
共引文献
632
1
杨立新.
民法典对我国民事权利保护方法的成功改造[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2,30(4):133-157.
被引量:16
2
石佳友.
人格权编的中国范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J]
.中国法学,2023(3):63-81.
被引量:13
3
高富平.
论个人信息处理中的个人权益保护——“个保法”立法定位[J]
.学术月刊,2021(2):107-124.
被引量:40
4
熊予晴.
论《民法总则》中的个人信息:内涵、性质与保护路径[J]
.私法,2019,0(2):252-272.
5
陈文.
刑法法益语境下的生态人格[J]
.社会科学家,2019,0(12):132-139.
被引量:2
6
陈曦宜.
抚养权的性质与证成——一个基于关系进路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2):100-116.
被引量:3
7
闫玲娟.
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民法保护初探[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4):35-37.
8
曹薇薇.
人口政策转型期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J]
.法学,2022(6):175-192.
被引量:15
9
张红.
我国民法中恢复原状的再体系化[J]
.荆楚法学,2022(2):59-78.
被引量:11
10
张艳.
企业数据交易模式的构建[J]
.法商研究,2024,41(2):72-86.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413
1
朱晓峰.
人身自由作为一般人格权价值基础的规范内涵[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2):126-142.
被引量:19
2
王浩然.
医疗生存机会丧失的损害赔偿:司法困境与制度应对[J]
.现代法治研究,2019(3):88-96.
被引量:1
3
曹相见.
死者“人格”的规范本质与体系保护[J]
.法学家,2021(2):13-25.
被引量:19
4
刘云生.
民法典的民族性表达与死者的人格权益保护——《民法典》第994条的文化解释[J]
.法商研究,2021(2):159-172.
被引量:13
5
宁乐然.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交通事故”定义评析[J]
.法学论坛,2007,22(5):128-131.
被引量:2
6
杜文聪.
保护一般人格权的法学思考[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8(4):51-53.
被引量:2
7
石佳友.
当代侵权法的挑战及其应对——“侵权法改革国际论坛”综述[J]
.法律适用,2008(8):17-21.
被引量:12
8
高健.
法律关系客体再探讨[J]
.法学论坛,2008,23(5):121-126.
被引量:9
9
薛军.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J]
.法商研究,2004,21(4):63-75.
被引量:88
10
何柏生.
法律只考虑正常人[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13(4):132-13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4
1
曹相见.
人格权支配权说质疑[J]
.当代法学,2021,35(5):40-50.
被引量:19
2
李方.
一般人格权的法律保护[J]
.传承,2009,0(2):154-155.
3
姚辉.
民商法学的突破与坚持[J]
.法学家,2008(1):65-70.
被引量:2
4
王宗正.
论精神纯正权[J]
.社会科学战线,2010(7):195-198.
5
周云涛.
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J]
.北方法学,2010,4(6):54-62.
被引量:17
6
姜新东,朱孝彦.
论法律上人格的伦理性[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76-80.
7
周艳.
一般人格权制度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8):219-220.
8
易军.
论人格权法定、一般人格权与侵权责任构成[J]
.法学,2011(8):80-91.
被引量:39
9
姜新东.
人格权的哲学基础探源——理性与身体在人格中的角色变迁及法律意义[J]
.东岳论丛,2011,32(8):140-143.
被引量:3
10
杨秋波.
宪法上“人的尊严”概念探讨[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3):112-1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02
1
朱晓峰.
人身自由作为一般人格权价值基础的规范内涵[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2):126-142.
被引量:19
2
曹相见.
人格标识的“他为性”及其规范影响[J]
.中国法学,2023(4):126-144.
被引量:7
3
申卫星.
论数据产权制度的层级性:“三三制”数据确权法[J]
.中国法学,2023(4):26-48.
被引量:143
4
李芊.
网络平台暗黑模式的法律规制——从合同自治与基本权利到信义义务[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38(2):103-118.
被引量:13
5
余寅同.
基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信用权重构和保护研究[J]
.中国信用,2021(6):112-120.
被引量:4
6
吴亚光.
论数据财产权成立的权利客体基础[J]
.图书馆建设,2021(3):84-93.
被引量:13
7
Wang Cheng,Zhang Meichang.
Selection of a Model for Civil Law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21,42(1):117-134.
被引量:1
8
温世扬.
民法典视域下的“人身自由”[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3):30-45.
被引量:14
9
齐云.
论罗马法中的贞操保护[J]
.私法研究,2021(1):33-53.
10
姜野.
由静态到动态:人脸识别信息保护中的“同意”重构[J]
.河北法学,2022,40(8):126-144.
被引量:21
1
杨立新.
制定民法典人格权法编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中国民法典制定研讨会"讨论问题辑要及评论(一)[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6):1-12.
被引量:19
2
魏振瀛.
人格权请求权与民法体系相冲突——纪念民法通则颁布30周年[J]
.民主与法制,2016,0(16):20-21.
3
殷光娴.
浅谈人格权的保护——以权利的性质为视角[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9):15-16.
4
周友军.
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J]
.信息网络安全,2009(2):49-50.
被引量:7
5
崔建远.
债法总则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兼论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定位[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4):67-76.
被引量:87
6
孟晓媚.
论国家赔偿的精神性人格权请求权[J]
.经营管理者,2009(6X):318-318.
7
王国柱.
论人格权请求权的性质、行使及立法价值[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100-104.
被引量:2
8
王国柱,王金堂.
我国人格权请求权的立法参考与建议[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1):86-89.
9
唐昭红.
论人格权请求权与知识产权请求权的确立——对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的再次诘难[J]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2):67-72.
被引量:22
10
张国宏.
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人格权编述评[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5):20-25.
被引量:2
法学杂志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