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陆地棉族系种质系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评价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NCⅡ交配设计选用6个陆地棉族系种质系材料和3个常规品种组配18个F1,分析了11个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显著,表明这些性状受加性效应控制;4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显著,表明这些性状受加性效应控制外,还有不可忽视的非加性效应作用。28系、31系为综合性状优良亲本。
作者
陈祖海
刘金兰
聂以春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
出处
《中国棉花》
1997年第4期9-10,共2页
China Cotton
关键词
陆地棉
族系种质系
配合力
棉花
分类号
S562.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11
1
曾士迈.
作物品种抗病性持久化的研究[J]
.世界农业,1985(7):29-31.
被引量:10
2
叶子弘,朱军,刘鹏渊,陆燕.
陆地棉营养枝和果枝开花成铃性状的遗传关系研究[J]
.棉花学报,2004,16(5):319-320.
被引量:2
3
邢朝柱,喻树迅.
棉花杂种优势表达机理研究进展[J]
.棉花学报,2004,16(6):379-382.
被引量:31
4
朱乾浩.
低酚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育种问题[J]
.浙江农业学报,1993,5(1):26-30.
被引量:4
5
喻树迅,黄祯茂,姜瑞云,刘少林,原日红,储钟稀,张国铮,牟梦华.
短季棉子叶荧光动力学及SOD酶活性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3):14-20.
被引量:18
6
苏学合,朱斗北,王增贵.
辐照埃及棉选育陆地棉性状的长绒棉突变体的研究[J]
.核农学报,1994,8(1):7-13.
被引量:14
7
吴振录.
新疆农作物辐射育种成就(1961—1993年)[J]
.核农学通报,1994,15(5):201-204.
被引量:6
8
冯义军,张天真,潘家驹.
四个陆地棉核雄性不育系的数量遗传学分析[J]
.棉花学报,1994,6(4):206-209.
被引量:11
9
宋美珍,喻树迅,范术丽,原日红,黄祯茂.
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
.棉花学报,2005,17(2):94-98.
被引量:58
10
喻树迅,宋美珍,范术丽,原日红.
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生化辅助育种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4):664-670.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6
1
彭浩,祁家凤,刘成刚.
杂交棉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03-104.
被引量:3
2
王忠军,陈爱民,王沛政,阿不来提,胡保民.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9,22(1):69-72.
被引量:2
3
史加亮,李凤瑞,袁海涛,张东楼,杨秀凤.
陆地棉亲本配合力及聚类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3(9):21-23.
被引量:2
4
李胄.
中国棉花育种研究60年的进展及展望[J]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2):1732-1753.
被引量:8
5
曹彩荣,杨六六,潘转霞,李朋波,夏芝,侯保国,吴翠翠.
黄河流域高效轻简化棉花新品种培育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20(15):47-49.
被引量:1
6
郭香墨,谭联望,刘正德.
中棉所12的种质资源价值评估[J]
.中国棉花,2002,29(12):12-14.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眭书祥,赵国忠,李爱国,朱青竹,赵丽芬,李增书.
转Bt+CpTI基因抗虫棉品种SGK321性状分析和种质利用[J]
.科技导报,2008,26(9):42-45.
被引量:5
2
朱新霞,朱一超,艾尼江,刘任重,张天真.
中棉所12及其选系配制的4个杂交棉幼苗期基因差异表达[J]
.作物学报,2009,35(9):1637-1645.
被引量:3
3
眭书祥,赵国忠,李爱国,朱青竹,赵丽芬,李增书,张艳丽,马丽娜,王虎.
转基因抗虫棉种质资源GK12性状与利用情况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5):61-64.
被引量:12
4
王娟,孔宪辉,刘丽,王旭文,余渝.
北疆优质杂交棉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183-186.
被引量:8
5
汪保华,王亚峰,王长彪,朱新宇,赵洁,高佳文,鲍颖佼.
中棉所35及中棉所12盐胁迫下的丙二醛含量变化及其SSR指纹图谱构建[J]
.中国棉花,2011,38(11):20-23.
被引量:7
6
宿俊吉,雷亚柯,邓福军,陈红,林海,宁新柱,李吉莲,刘萍.
不同生态区杂交棉皮棉产量与多个性状关系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2):204-208.
被引量:4
7
张春雷.
海岛棉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模型测验[J]
.新疆农垦科技,2012,35(11):3-6.
8
史加亮,李凤瑞,张东楼,王士立,田春利,杨秀凤.
抗虫棉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1):23-26.
被引量:9
9
王卫军,崔小平,孙宝林,王飞飞,刘晓飞,陈立昶.
泗棉3号种质特性与利用效果分析[J]
.棉花科学,2015,37(1):52-56.
被引量:3
10
吴翠翠,李朋波,杨六六,曹彩荣,曹美莲,张先亮.
晋棉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性和聚类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7):1552-1555.
被引量:1
1
陈祖海,刘金兰,聂以春.
陆地棉族系种质系与陆地棉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
.棉花学报,1994,6(3):151-154.
被引量:11
2
游俊,刘金兰,孙济中.
陆地棉族系种质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2):189-192.
3
游俊,刘金兰,孙济中.
陆地棉品种与陆地棉族系种质系间杂种优势及其组成分析[J]
.作物学报,1998,24(6):834-839.
被引量:9
4
游俊,刘金兰,孙济中.
陆地棉品种与陆地棉族系种质系间生理生化性状的杂种优势[J]
.棉花学报,1998,10(1):14-19.
被引量:11
5
李希芳,江远汉,胡达文.
中粳02428与广东早籼品种杂交亲和性及杂种一代优势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1990,17(3):10-13.
被引量:1
6
杨秀兰,张旭臣,杜久元.
小麦混系群体和纯系群体产量比较试验[J]
.种子世界,2009(12):32-34.
7
董静华,卢欣石.
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在华北地区生长适应性评价[J]
.北方园艺,2008(7):152-156.
被引量:5
8
吴惟瑞,范芝兰,黄巧云.
野生稻与栽培稻杂种后代的花药培养[J]
.广东农业科学,1996,23(5):10-12.
被引量:2
9
何桂花.
春小麦创新种质陇矮系列的选育及利用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02,33(4):13-15.
被引量:1
10
胡延吉,刘莲.
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配合力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5):54-58.
被引量:1
中国棉花
199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