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真实与想象的认知:城市空间原型理论建构 被引量:3

The Cognition of the Fact and the Imagination:a Theory of Prototypes of Urban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城市空间恒常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涉及到城市的宏观、中观及微观各个层次,它动态地反映出城市居民的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等方面的特质。城市空间外在地表现为物质形态的空间生产,内在地体现着城市结构的特征与逻辑,它以多种方式展现着人们对于美好城市的向往。因此,城市空间是由事实城市、想象城市、认知城市三个方面的原型共同构成。作为认识框架,这个综合原型可以应用于对城市空间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相对完整的模式。 The urban space of cities is continuously changing and its final form dynamically reflects the life and character d its residents. It is an external expression of production of space in a material way, as well as an internal display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d logic of urban structure. Moreover, it conveys its residents ' enthusiasm of a better city in many ways. Therefore, urban space is composed of three prototypes of cities: city of fact, city of feeling, and city of imagination. This theory may be applied as an ontological framework or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to support case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作者 杨哲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建筑系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128,共7页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 Bimonthly for Studies in Arts &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城市学 城市空间 原型理论 城市形态 urbanology, urban space, prototype, urban for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桢文彦 张在元(译).城市哲学[J].世界建筑,1988,(4):59-61.
  • 2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M].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 3林奇.城市形态[M].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 4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5索亚1989年出版.《后现代地理学:社会批判理论中空间的再确认》.
  • 6索亚1996年出版.《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
  • 7索亚2000年出版.《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研究》.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47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