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推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促进高校教师健康发展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在对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教师评价现状,阐述发展性评价的特征和意义,提出推动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高校教师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根本目标的几点做法。
作者
方晓敏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前沿》
2007年第11期63-65,共3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发展性教师评价
高校教师发展
分类号
G45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9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1
张祥明.
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1):22-25.
被引量:21
2
朱志良.
如何建立符合中国高校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58-64.
被引量:14
3
林晓萍.
新世纪呼唤发展性教师评价[J]
.教育与职业,2003(17):44-45.
被引量:10
4
杜雪兴.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评价的新举措[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0(4):45-49.
被引量:11
5
危力军.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58-62.
被引量:13
6
戴维,杜立文,高书国,武士勋.
奖惩性与发展性高校教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60-62.
被引量:3
7
刘尧.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12):28-32.
被引量:136
8
焦佩婵.
关于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1999(11):7-8.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林济霖.
我国当今教师评价的弊端及对策思考[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2):20-24.
被引量:6
2
耿益群.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制度研究综述[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7):83-87.
被引量:12
3
葛新斌,姜英敏.
日本大学教师评估制度改革动向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9):76-80.
被引量:21
4
杨建云,王卓.
论我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质[J]
.教育科学,2005,21(1):14-16.
被引量:39
5
朱志良.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刍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6):38-41.
被引量:23
6
刘尧.教师业务水平的量化考核研究[J].高等教育问题研究,1998,(2).
7
[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 -01/08/content_4024845.htm
8
[7]Joughin,L.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A Handbook of the American AAUP[M].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67.
9
[9]Alstete,J W.Post-Tenure Faculty Development:Building a System of Faculty Improvement and Appreciation[M].The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10
焦佩婵.
关于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1999(11):7-8.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191
1
黄晓敏.
刍议基于日常教学的幼儿教师评价[J]
.儿童发展研究,2020(1):52-57.
2
张萍萍,李冲.
研究型大学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探析[J]
.现代教育论丛,2007(3):18-20.
3
卢志兰.
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问题和建议[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7):27-28.
被引量:1
4
宋大力,于凤银.
以人为本构建以激励为核心的教师管理模式[J]
.黑河教育,2010(2):2-3.
5
侯爱民.
学生评教的心理效应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3(1):27-28.
被引量:12
6
陈明.
浅谈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运用[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307-308.
被引量:3
7
鲁修红.
国外教师评价的本土化利用[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S2):217-219.
被引量:3
8
李初然,卞轶男.
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势分析[J]
.消费导刊,2009,0(5):159-159.
被引量:2
9
刘志红.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发展[J]
.沧桑,2007,0(4):203-204.
10
张祥明.
新课程的实施倡导发展性教育评价[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0):103-10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贾铭钰,杨秀芸.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思考[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4):52-55.
被引量:3
2
董培健.
对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J]
.沈阳大学学报,2003,15(2):92-93.
被引量:24
3
凌济政.
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研究[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2):43-46.
被引量:5
4
周新发,宗琴珍.
高校现行教师评价工作中的弊端及对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97-99.
被引量:22
5
陈柏华,徐冰鸥.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素养的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5):50-53.
被引量:68
6
洪恩强,郭文英,钱韦成.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J]
.江西教育科研,2006(11):12-13.
被引量:12
7
左文龙.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3):110-112.
被引量:10
8
陈晓霞,苏贵民,蔡其勇.
高校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5):98-101.
被引量:11
9
刘瑞贤.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50-51.
被引量:79
引证文献
3
1
宋巍.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J]
.今日科苑,2008(16):248-249.
被引量:1
2
汤劲,罗兵.
教学型师范院校教师评价实施方略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5):12-14.
被引量:2
3
张渝.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困境与策略[J]
.求索,2012(10):199-200.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陆文泽,王静.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J]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4):68-70.
被引量:1
2
何婷.
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与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1(6):52-52.
被引量:7
3
王双全,张格日乐吐.
论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教风因素[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8):208-210.
被引量:1
4
甘华丽.
发生认识论视阈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J]
.广西教育,2014(3):124-125.
被引量:1
5
吕闻佩.
浅论高校课堂教学现存问题影响因素及制度改革[J]
.价值工程,2014,33(19):232-233.
被引量:1
6
王宝林,许文婷.
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以天津市、河北省相关高校为例[J]
.天津电大学报,2014,18(3):76-80.
7
蔡敏,周雪.
美国教师评价改革新实践及其启示--以新泽西州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2015(4):39-45.
被引量:1
8
李玉萍.
叙事探究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解压之道[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0(9):115-118.
9
张泳,余秀兰.
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弱势群体”何去何从--基于学术职业发展的审思[J]
.教育发展研究,2016,36(1):24-31.
被引量:5
10
肖娜.
增值评价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16(11):114-115.
被引量:11
1
李勇.
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问题[J]
.潍坊学院学报,2008,8(5):129-130.
2
施德有.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尝试[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3(11):61-61.
3
赵新生.
向解放军学习执行力[J]
.金融队伍建设,2008(A01):16-17.
4
罗安琪.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征和意义初探[J]
.教育科学论坛,2001(5):25-26.
被引量:3
5
李化树.
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J]
.教育与现代化,2001(3):9-13.
被引量:9
6
王姝敏,杜亦舟.
生命是平等的[J]
.小主人报,2009(1):30-30.
7
周宏.
研究性课程的基本课型及其意义[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5(1):36-37.
被引量:1
8
丁雨,林春江.
高职工程制图教学反馈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3):95-96.
被引量:1
9
李娟.
浅谈西方女性教育变迁[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1):119-122.
被引量:1
10
何国清.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和谐校园构建[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1-3.
前沿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