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的落实——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讨论借鉴语言本体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时应当进行消化整合,同时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管用、精当、易学”。据此我们将“了”统一为一个,意义为以说话时为参照点向前回溯,位于动词后为行为实现,位于句末为事件实现,并分析了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使用“了”时的主要偏误是多余、残缺与错位。
作者
杨海明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系
出处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Reviews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Literature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了
管用精当易学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2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邵敬敏,罗晓英.
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10-18.
被引量:23
2
陆俭明.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
.语言文字应用,2005(1):58-62.
被引量:50
3
王巍.
语气助词“了”的一种语义变体及其语法形式[J]
.汉语学习,2004(4):35-38.
被引量:5
4
周小兵.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137-142.
被引量:33
5
郭熙.
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衔接问题——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例[J]
.汉语学习,2002(4):58-66.
被引量:26
6
金立鑫.
词尾“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1):34-43.
被引量:65
7
金立鑫.
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J]
.汉语学习,1999(5):1-5.
被引量:17
8
赵立江.
留学生“了”的习得过程考察与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113-125.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郭熙.
论"华语"[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56-65.
被引量:69
2
The Acquisition of“了·le”in L2 Chinese[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1):57-64.
被引量:17
3
陆俭明,郭锐.
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4):3-21.
被引量:97
4
施家炜.
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4):77-98.
被引量:126
5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
.方言,1985,7(2):128-133.
被引量:66
6
陆俭明.
关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研究之管见[J]
.语言文字应用,1999(4):12-14.
被引量:48
7
刘勋宁.
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4-22.
被引量:43
8
金立鑫.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5-120.
被引量:102
9
梅祖麟.
明代宁波话的“来”字和现代汉语的“了”字[J]
.方言,1981,3(1):66-66.
被引量:4
10
郑定欧.
语法的定性、定位、定量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97-10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28
1
徐晓羽.
吴语江阴方言“了1”类词的功能分工与历史演变[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362-375.
2
杨稼辉,韩景泉.
事件回指与光杆事件句的时间解读[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4):481-493.
被引量:2
3
刘正光,施卓廷,张紫烟.
识解、时间维度与“了”的时体情三位一体[J]
.外国语,2023,46(6):45-56.
4
李立冬.
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及其实现的句法条件研究[J]
.汉字文化,2021(S01):99-100.
5
徐晶凝.
助词“了”的对外汉语教学分级方案[J]
.对外汉语研究,2021(2):29-45.
6
朴顺姬.
“-었-”与“了_(1)”的时体语义对比分析[J]
.中国朝鲜语文,2021(3):6-14.
7
范晓蕾.
宾语和动词对"了1"的制约效果[J]
.语言学论丛,2020(1):223-280.
被引量:2
8
李兰霞.
学习者习得体标记“了”的句法语境变异[J]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8,0(1):71-82.
9
刘爱群.
输入处理指导与汉语初级阶段语法教学——以“就”和“才”的习得与教学为例[J]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9,0(1):15-25.
10
贾笑寒.
从日语动词存续体的汉译看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68-170.
被引量:2
1
王晓洁.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J]
.青年文学家,2013,0(14):101-101.
2
李海鸥.
印尼、泰国潮籍华裔留学生学习汉语调查——基于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的调查[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6):73-80.
被引量:1
3
薛莲.
华裔留学生汉语教学及管理问题[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5):47-48.
4
姚文霞.
语法教学原则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广东教育(职教),2009(3):35-36.
5
尉万传,毕艳霞.
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考察报告[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5(6):70-74.
被引量:8
6
罗平立.
华裔留学生汉语口语教学浅谈[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120-123.
被引量:3
7
杜俊桃.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探[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28(11):24-26.
被引量:16
8
梁艳花.
论英语语法教学(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4(7):164-165.
9
李海燕.
华裔与非华裔留学生汉语叙述语篇连接手段对比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16(3):77-85.
被引量:2
10
罗天华.
关于颜色词的分布[J]
.民族语文,2009(4):48-52.
被引量:9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