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群体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抗甲霜灵菌株、A2交配型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对其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抗病育种、化学药剂的研制和使用以及种薯选用等方面从理论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作者
雷崇艺
机构地区
云南省昭通农业学校
出处
《中国马铃薯》
2007年第6期360-362,共3页
Chinese Potato Journal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群体结构
防治
分类号
S435.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91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19
1
宋伯符,王军,张志铭,谢从华,王胜武,王仁贵.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的进展和建议[J]
.马铃薯杂志,1996,10(3):138-142.
被引量:49
2
李克来.呼和浩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块茎生理小种毒性与植株感病关系.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9(1):179-183.
3
姚裕琪,梁德霖,梁东超.
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24(1):17-18.
被引量:15
4
K.Y.RYU,罗文富,杨艳丽,国立耘,郭华春,王毅,陈海如.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抗药性及生理小种分布的研究(英文)[J]
.植物病理学报,2003,33(2):126-131.
被引量:35
5
金光辉,文景芝,董传民,张志铭.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类型与分布状况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03,17(4):213-215.
被引量:16
6
Goodwin S B, Sujkowski L S, Fry W E.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and probable origin of resistance to metalaxyl in clonal genotyp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Canada [J] . Phytopahology, 1996, 86: 793-800..
7
李炜,张志铭,李川,谷增辉.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对瑞毒霉抗性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1(3):53-60.
被引量:13
8
王英华,国立耘,梁德霖,朱小琼.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内蒙古和甘肃的交配型分布及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1):78-82.
被引量:32
9
张志铭,曹晨光,王慧生,姜兴亚,李玉琴,姜波,何清云,杨暖.
呼伦贝尔市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对甲霜灵抗药性的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04,18(5):272-273.
被引量:6
10
Niederhauser J S. The blight, the blighter, and the blighted[J]. Transaction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1956, 19: 55- 63.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谢从华,刘介民,刘晓鹏.
湖北恩施自治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J]
.马铃薯杂志,1993,7(4):231-233.
被引量:4
2
黄广龙,梁国铭,郭忠富,杨国恒,王永成.
马铃薯种植密度与追肥效应分析[J]
.中国马铃薯,2004,18(6):343-344.
被引量:10
3
李宝庆,曹先维,罗锡金,宋伯符.
广东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J]
.广东农业科学,1994,21(4):35-36.
被引量:1
4
王仁贵,刘丽华,夏平.
利用甲霜灵颗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4(5):22-25.
被引量:6
5
王源超,郑小波,陆家云.
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研究现状[J]
.植物保护,1994,20(6):29-31.
被引量:24
6
刘晓鹏,谢从华,宋伯符.
湖北恩施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J]
.马铃薯杂志,1995,9(2):81-82.
被引量:23
7
姚裕琪,梁德霖,梁东超.
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24(1):17-18.
被引量:15
8
宋伯符,王军,张志铭,谢从华,王胜武,王仁贵.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的进展和建议[J]
.马铃薯杂志,1996,10(3):138-142.
被引量:49
9
张志铭,李玉琴,田世民,朱杰华,王军,宋伯符.
中国发生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thora infestans)A_2交配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4):62-65.
被引量:74
10
王文桥,刘国容.
卵菌对内吸杀菌剂的抗药性及对策[J]
.植物病理学报,1996,26(4):294-296.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
191
1
曹静,罗智敏,胡同乐,曹克强.
温室微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初步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190-192.
被引量:4
2
张铉哲,徐生军.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multi-locus基因型分析[J]
.中国马铃薯,2010,24(2):97-102.
被引量:2
3
闵凡祥,王晓丹,胡林双,魏琪,董学志,刘伟婷,郭梅.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的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10,24(1):47-49.
被引量:9
4
ZHANG Xuanzhe,and XU Shengjun College of Agricultur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Analysis on G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by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J]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17(2):7-14.
5
何霞红,朱书生,王海宁,谢勇,孙雁,高东,杨静,刘林,李启信,张绍波,赵高慧,胡明成,姜开梅,李成云,朱有勇.
Crop Diversity for Ecological Disease Control in Potato and Maize[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0,1(1):45-50.
被引量:17
6
朱小琼,车兴璧,国立耘,王英华.
六省市致病疫霉交配型及其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J]
.植物保护,2004,30(4):20-23.
被引量:29
7
陈庆河,翁启勇,谢世勇,兰成忠,卢同.
福建省致病疫霉交配型分布及对甲霜灵的抗药性[J]
.植物保护学报,2004,31(2):151-156.
被引量:32
8
杨宇红,谢丙炎,冯兰香,冯东昕.
中国番茄晚疫病菌交配型及其分布研究[J]
.菌物学报,2004,23(3):351-355.
被引量:11
9
袁军海.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
.南京农专学报,2003,19(2):46-50.
被引量:8
10
苏海鹏,罗文富,杨艳丽,肖霞.
致病疫霉两种交配型的致病性及对不同碳氮比例的反应[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6):661-66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3
1
池再香,卢瑶,肖钧,张普宇,张仕佳,刘苙娟.
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69-71.
被引量:22
2
马占鸿,石守定,姜玉英,赵中华.
基于GIS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气候区划[J]
.植物病理学报,2004,34(5):455-462.
被引量:33
3
叶彩玲,霍治国,丁胜利,施生锦,王素艳,侯婷婷.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90-97.
被引量:86
4
丁俊杰,郑天琪,马淑梅,申宏波,宋宝琴.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因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253-255.
被引量:23
5
姚玉璧,邓振镛,王润元,王毅荣,蒲金涌,张秀云.
气候暖干化对甘肃马铃薯生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3):16-20.
被引量:68
6
陈素华,潘进军,王志春.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6):48-51.
被引量:18
7
徐影.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事实和研究进展[N].中国气象报,2007-02-08(03).
8
肖志强,李宗明,樊明,张燕,马素娟.
陇南山区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3):350-353.
被引量:34
9
甘国福,彭治云.武威市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33~38.
10
陈邦柱,秦大河.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3-20.
引证文献
1
1
邓振镛,张强,王润元,赵鸿,徐金芳,刘明春,赵红岩,姚玉璧.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对甘肃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1):1281-128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王鹤龄,张强,王润元,甘延泰,牛俊义,张凯,赵福年,赵鸿.
增温和降水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1):67-75.
被引量:36
2
李翠娜,张雪芬,薛红喜,胡树贞.
冬小麦农田裸温与气温差异分析及其应用[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5,38(1):7-13.
被引量:7
3
张艳艳,赵玮,高庆先,张谋草.
气候变化背景下陇东塬区‘红富士’苹果始花期研究[J]
.果树学报,2017,34(4):427-434.
被引量:21
4
张宝成,王加真,李德辉.
干旱天气对遵义园林绿化垂柳的影响[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6):91-93.
被引量:3
5
姚玉璧,杨金虎,肖国举,雷俊,牛海洋,张秀云.
气候变暖对西北雨养农业及农业生态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18,37(7):2170-2179.
被引量:31
6
梁社芳,陆苗,范玲玲,吴文斌,杨鹏.
粮食生产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态势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2018,30(3):41-53.
被引量:3
7
高志永,汪有科,姜鹏.
黄土高原露日数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1):1718-1730.
被引量:2
8
白长江,高敏华.
基于小波与R/S方法的库车绿洲最高和最低温度时间序列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45-48.
被引量:1
9
戚颖,白雪峰,李铁男.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育期内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9):254-263.
被引量:25
10
王立开.
试论山东地区农作物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87-89.
被引量:2
1
宋晓旭,闵竹兰.
保护地生产的盐害及其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293-293.
被引量:1
2
高志祥.
甜菜夜蛾在芦笋上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0):48-48.
被引量:1
3
徐淑琴,宋军,宋轶.
黑龙江垦区坡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探讨[J]
.水利科技与经济,1997,3(4):237-238.
被引量:3
4
王龙林.
永定县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1):54-56.
被引量:2
5
韦永源.
增施钾肥是当前迅速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J]
.农家之友,2008(14):30-31.
6
何忠雪,陆金鹏.
荔波县2005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植物医生,2006,19(5):11-12.
7
田长彦,宋郁东.
新疆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J]
.干旱区研究,1997,14(2):63-67.
被引量:13
8
李艳.
合欢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科技视界,2014(21):312-313.
被引量:3
9
徐登亮,赵昌虎.
概述青海沙漠化的形成原因及危害[J]
.西宁科技,1992(2):15-16.
10
马关义.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村科技,2017(3):84-84.
被引量:1
中国马铃薯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