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单位犯罪刑罚制度的建构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国外刑法理论中,“单位犯罪”通常被称为法人犯罪。英国是最早承认法人犯罪的国家;受英国影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美法系国家相继确立了法人犯罪制度。在大陆法系,法国于1992年在修订刑法典时明确肯定了法人犯罪,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在附属刑法中规定了法人犯罪。
作者
王志祥
姚兵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6,共4页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单位犯罪
刑罚制度
法人犯罪
英美法系国家
刑法理论
澳大利亚
大陆法系
附属刑法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1
马松建.
论单位犯罪的立法完善[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2):46-49.
被引量:6
2
杨凯.
单位普通累犯理性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01(6):76-79.
被引量:16
3
于改之,吴玉萍.
单位累犯否定新论[J]
.法学评论,2007,25(2):110-115.
被引量:17
4
苏彩霞.
现行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J]
.法学,2002(4):29-35.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马荣春.
论单位累犯[J]
.河北法学,1999,17(1):95-97.
被引量:37
2
郝守才.
关于累犯的比较研究[J]
.法商研究,1996,14(5):82-89.
被引量:20
3
莫洪宪.
论累犯[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6,4(2):8-20.
被引量:3
4
陈光发.
期望理论与减刑和假释[J]
.法学杂志,1994,15(3):21-21.
被引量:3
5
罗堂庆.
从累犯比较研究看完善我国刑法的累犯制度[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0,12(4):60-62.
被引量:3
6
沙君俊,刘孟骐.
论法人累犯[J]
.人民检察,1997,0(4):22-24.
被引量:27
7
邱玉梅.
刑法视野下的单位累犯立法构建[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17(5):15-19.
被引量:6
8
杨凯.
单位普通累犯理性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01(6):76-79.
被引量:16
9
苏彩霞.
现行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J]
.法学,2002(4):29-35.
被引量:29
10
蒋涛,梁洪行.
单位普通累犯制度立法价值评判[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8-2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54
1
李悦尔.
累犯制度适用实证研究[J]
.理论观察,2023(5):97-105.
2
熊琦,徐澍.
单位累犯新论[J]
.刑法论丛,2020,6(4):103-133.
被引量:2
3
苏云,魏再金.
“犯罪免疫”与累犯回归[J]
.刑法论丛,2020,6(3):330-358.
被引量:1
4
周建达,马荣春.
论建构单位累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1):58-62.
被引量:1
5
刘顺喜.
单位自首适用中的刑法难题及解决办法[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5):22-25.
6
崔磊,吕紫腾.
论单位累犯[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126-127.
被引量:1
7
齐晓霞,翟永建.
单位累犯制度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4(3):39-41.
8
张慧聪.
论单位累犯的增设及其构成条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86-88.
9
蒋涛,梁洪行.
单位普通累犯制度立法价值评判[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8-22.
被引量:5
10
薛进展.
单位犯罪刑罚的适用与思考[J]
.法学,2002(9):32-36.
被引量:46
同被引文献
52
1
竹怀军.
建立单位犯罪量刑制度的构想[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31-33.
被引量:18
2
黎宏.
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1,22(4):65-72.
被引量:31
3
黎宏.
美国近年来的法人刑事责任理论述评[J]
.法商研究,1999,17(1):88-94.
被引量:15
4
张震宇.
结合一起滥伐林木案谈单位犯罪自首问题[J]
.检察实践,2004(4):73-75.
被引量:6
5
徐青松.
试论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犯罪自首[J]
.社会科学,2004(12):57-61.
被引量:5
6
贾宇,舒洪水.
论行政刑罚[J]
.中国法学,2005(1):91-102.
被引量:41
7
薛进展.
单位犯罪刑罚的适用与思考[J]
.法学,2002(9):32-36.
被引量:46
8
杨善良.
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界定[J]
.人民检察,2005(04S):26-28.
被引量:7
9
王安全.
对我国资格刑的反思与重构[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19(2):55-59.
被引量:4
10
石磊.
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J]
.现代法学,2006,28(1):108-114.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6
1
袁彬,杨喆.
单位结构视域下单位资格刑及其构建——以单位三元结构为中心[J]
.刑法论丛,2018,0(4):293-312.
被引量:2
2
李翔.
单位自首正当性根据及其认定[J]
.法学家,2010(4):105-117.
被引量:10
3
蔡霞.
论我国公司犯罪刑罚体系的完善——以中美公司犯罪刑罚方法比较为视角[J]
.特区经济,2011(10):241-244.
被引量:3
4
张伟珂.
资格刑类型扩充论——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4):21-27.
被引量:9
5
黄自强.
公司刑罚体系之哲理解读:以三鹿为例——以是否增设刑事破产等资格刑为视角[J]
.法治论坛,2010(1):245-251.
6
郑祖星.
论单位犯罪的处罚模式——以“单位刑事责任双层论”为视角[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6):112-11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袁彬,杨喆.
单位结构视域下单位资格刑及其构建——以单位三元结构为中心[J]
.刑法论丛,2018,0(4):293-312.
被引量:2
2
崔仙.
走私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对策[J]
.神州,2014(11):199-199.
3
刘艳红.
犯罪构成体系平面化之批判[J]
.法学研究,2011,33(5):110-126.
被引量:29
4
张阳.
论自首中“如实供述”的司法认定[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28(2):94-99.
被引量:3
5
刘金祥,高建东.
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行为及其正当性判断标准[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79-87.
被引量:4
6
沈倩.
海洋生态犯罪的惩治及其国际刑事责任的国内化[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5(1):94-97.
7
顾永景.
台湾地区食品犯罪刑法规制经验与借鉴[J]
.食品与机械,2015,31(3):264-267.
被引量:1
8
利子平,章洁.
刑事禁止令之性质探究[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5,34(5):41-45.
被引量:1
9
毛丹丹.
危险驾驶罪之理解与反思[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5,23(6):38-41.
被引量:1
10
李翔.
论刑法修正与刑罚结构调整[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19(4):124-134.
被引量:17
1
王牧.
论南斯拉夫的法人犯罪制度[J]
.比较法研究,1991,5(3):66-74.
2
袁力.
唐律共同犯罪探析[J]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3):30-32.
被引量:1
3
姜富权.
中英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制度之比较[J]
.求是学刊,1994,21(1):60-63.
4
应慧娟.
浅析美国公司犯罪制度的演进[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12(11):93-93.
5
吕路正.
剖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1):196-196.
6
惩治与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机制研究课题组,鲍书华,李庆.
域外惩治与预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检察官,2016(9):13-15.
被引量:10
7
赵秉志,于志刚.
中国内地与澳门刑法中共同犯罪制度之比较研究[J]
.中国法学,2000(1):130-141.
被引量:1
8
杨青红.
对共同犯罪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12):109-109.
9
彭泽君,王新喜.
海峡两岸刑法中教唆犯的比较研究[J]
.魅力中国,2013(5):331-333.
10
王晓田,徐晓静,刘淑华,张卉芳.
教育系统防治腐败犯罪制度体系建设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6):166-167.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